《兵车行》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想 象 满天阴霾。 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声,战马的阵阵嘶鸣声,喧闹混杂不清的人声,越来越响。尘土飞扬的大道。军旗、战车、队伍。一队队军人,全副武装,杠着长枪,腰插弓箭走来。一军官模样的人挥动着长鞭催促队伍前进。 一张青年汉子的脸,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几张军人的脸,有的两鬓染霜,有的满脸稚气:个个脸色凝重,一言不发地快步跟进。 请合理想象,用恰当的文字描述这幅画面 大道两侧,无以计数的百姓。人头攒动,张目驰望。队伍快速通过人群。 一衣衫褴褛的青年妇女奋力挤出人群冲向队伍,拦住了青年汉子的行进,一童子踉踉跄跄跟上,牵住了汉子的征衣。青年汉子摸摸童子的头,推开女子迅速赶上行进的队伍。女子瘫软在道旁。童子哭叫。路边拥挤的人群。一张张愤怒的脸。哭声、呼叫声交织一片,压过车声、马声。青年汉子回头,两行清泪落下。 亮点: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理由: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亮点: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理由: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白居易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此处杜甫却如此说。反差极大。在封建社会,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有弄璋之喜,生女则弄瓦之恶;可是现在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样的不平常的心理变化实际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此古人才有“宁为治世之犬,不为乱世之人”的感慨。 最后四句为全诗高潮所在。“君不见”点出古今征人的命运结局,以青海伐吐蕃之役的结果预言云南讨南诏之役的必然。“古来”一句道尽战场的惨景,也集中地表达了“行人”和诗人的怨愤。“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人与人的对话,变为人与鬼的对话、生与死的对话,强化了社会的危机感和历史透视的深广度。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三读诗歌,鉴赏技巧 1 章法严密。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二是层层递进。   2 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高度的艺术性表现出来。  ①重墨铺染。大氛围的粗略勾勒和具体动作的细致刻画相结合,描绘了一个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诗的开篇展现出一幅出征图,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 ②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③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诗史数千言,一腔君国河山泪 草堂三五里,沉郁顿挫野老心 河山日月本平平 一触此老奇趣生_ 《杜诗详注》 兵 车 行 杜甫 宿豫中学 朱先平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 学习。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穷兵黩 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 想感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闻一多先生这样评价杜甫:“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承久的一道光彩。 诗人郭沫若题联: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及诗歌特点 杜甫到长安后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要路津” ,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痛苦的”。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