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长江中下游地区.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 长江中下游地区 ( 鄂、湘、赣、皖、苏) 第一节. 各省历史自然地理 第二节. 本地区的古代交通 第三节. 主要古代城市 第四节. 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与吴越文化 第五节. 苏州园林和皖南民居 第一节. 各省历史自然地理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致位于秦岭和南岭之间,西起巫山、雪峰山东侧,东际于海。区内丘陵山地和平原盆地相间,平原上湖泊密布,是我国淡水湖泊最密集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四季分明。 一、湖北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于荆湘间置荆湖南、北路,始有“湖北”之称谓。 湖北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被山地丘陵环绕,中南部为低湿平原,略成盆地之势,大致以老河口经南漳到宜昌一线为界分为鄂东、鄂西两大部分。鄂东以江汉平原为主体,土壤肥沃、河网交织,是农业富庶之地。长江在枝江至城陵矶之间形成“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曲,河道分叉曲折,摇摆不定,构成典型的陆上三角洲地貌景观,汛期极易造成溃堤泛滥,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湖北曾号称“千湖之省”,云梦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湖,公元4c以来,由于长江、汉江泥沙沉积而逐渐消亡成陆,而留下以洪湖为首的众多小湖群。 二、湖南 北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简称湘。雪峰山是湘东、湘西两大自然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全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湘、资、沅、醴四水最终都汇入洞庭湖,形成树枝状扇形水系。洞庭湖属构造湖,全国第二大淡水湖,唐宋至清朝中叶,是其扩张的全盛期,汛期湖面约为现今湖面的2~3倍,19c中叶以后进入淤塞萎缩期,建国后的围垸造田更使其水面不断缩小。 三、江西 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与淮河之间的地区为江西,唐代改称淮南,而以长江南岸为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黄山、白玉山以西各州为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移到长江以南,后经宋元明清的省并州县逐渐形成江西省地域。 江西省地势东、南、西三面山峦起伏,中部为河谷丘陵,北部为鄱阳湖平原,与湖南省地势相似。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河流均发源于省境东南西三面山地,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五大水系,汇聚形成鄱阳湖,然后经湖口注入长江。 四、安徽 安徽省以江北的安庆府和江南的徽州府各取一字合称而来,因先秦此地域内曾设皖国,故简称皖。 在自然地理上由四个地形区组成: 1.淮北平原:我国历史上较早农业开发的地区,也是著名的黄泛区。 2.江淮低山丘陵:以大别山主体及其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构成,是江淮分水岭。 3.长江沿岸平原:略成西南—东北走向,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的淤积作用而成。 4.皖南低山丘陵:历史上由于北方移民的大量到来,狭小的土地难以养活众多的人口,从而导致当地茶叶经济的兴盛和外出经商的习俗。 五、江苏 与安徽一样,在清朝前期由江南行省分置而来,名字来自于从过去江宁府和苏州府的合称变成了一个更广泛的地域概念。 是全国地势最低平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m以下,平原占总面积的68%,其形成与沂(yi)、沭、泗、江、淮和太湖水系的冲积、洪积密切相关。 第二节. 本地区的古代交通 一、商山——武关道 亦即被丹江、灞水连接的孔道,是关中通往南阳盆地和襄樊的主要交通线。西安—灞桥(灞上)—蓝田—商县—武关—内乡—南阳—邓县—襄樊 这条路在北宋以前是关中通往东南的交通动脉,唐代江南入京科举赶考的人多选择此途,图其近便,王贞白《商山诗》云:“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故此道被戏称作“名利路”。五代北宋后,政治中心东移汴洛,下江南改走南襄隘道,商山—武关道遂失去往日的热闹。 二、南襄隘道 指今河南南阳盆地与湖北襄樊之间的古代著名道路。又称“夏路” 。 开封—方城—南阳—新野—襄阳—荆州 当国都选择在开封、洛阳时,这条道路连接南北的作用最突出。北宋时曾两次试图开凿方城运河沟通白河与中原的黄河、淮河,均未成功。 荆州、襄樊两座城池分别扼住江汉之间南北交通的关节点,历史上的军事政治地位极为重要。如关羽守荆州,樊城一战水淹曹操七军,阻止了北方势力南下;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坐失荆州,败走麦城,在南襄隘道上丢了脑袋;高季兴做荆南节度使,由于荆州控制了闽、楚、南汉诸国与中原进贡、贸易的通道,高遂大肆“邀掠”而成一独立王国;宋元对峙,以襄樊为前线,襄阳一丢,则江汉诸州相继陷落,半壁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