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葡萄蔓割病 grape twining stem blight 又称葡萄蔓枯病。 一、 症状:二年生以上的枝蔓上,初为红褐色病斑,逐渐变黑褐色,稍凹陷变硬表面纵裂,周缘肿起易折。表面密生黑褐色小颗粒状突起,阴雨潮湿时涌出白色或黄色分生孢子角,病蔓上生出的叶片小而黄,最后枯死。 二、病原 Cryptosporella viticola (Red.) Shear,小隐孢壳, 子囊菌亚门, Fusicocum viticolum Red., 葡萄生壳梭菌,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烧瓶状,孔口突露,内壁皱褶不齐,几个联合埋生在子座中,产生甲、乙二型分生孢子。 三、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蔓上越冬,通过风、雨水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通过气孔和皮孔侵入。 四、防治方法 1. 刮除发病部位,老蔓上病斑,用刀刮除后,再涂40%福美胂50倍液,杀死病菌,防治效果可达80%~90%左右。刮下的病组织烧毁或深埋。 2. 加强栽培管理,发现病蔓及时剪除,烧毁。注意果园排水,防止蔓干受伤,并增施有机肥料,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 3. 药剂防治,5~6月分生孢子大量传播期间,喷1:0.7: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700~800倍液,75%百菌消WP500~800倍液,50%速克灵WP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WP500~800倍液,以保护枝蔓及蔓干基部,防止病菌侵入。 葡萄黑腐病 grape black rot 一、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等。紫褐色小斑,扩大后褐色且凹陷。果实软腐 ,干缩成黑色僵果,上生黑色小点。 叶片发病,叶脉间有红褐色近圆形小点,扩大后中心灰白色,外部褐色,边黑色,上生小黑点,排成环形。 二、病原 Phoma sp.,属半知菌亚门。 Guignardia bidwellii (Elli.) Viala et Rav.,子囊菌亚门。 三、发病规律 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僵果上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 借风、雨传播到叶片、果梗及果实上 。子囊孢子萌发需36~48小时,潜育期8~25天 ,分生孢子萌发只需10~12小时 。6月至采收均可发病。 四、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晚秋清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摘心,使之通风透光。 (3)秋季修剪时剪除病枝,病果。 (4)喷药防治。在开花前、开花后及果实生长期及时喷药预防,可喷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或喷4~5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混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4~5次。雨季喷药应加入展着剂和洗衣粉,防止药液流失。 葡萄根癌病 Grape crown gall 又称冠瘿病。在我国20余省份普遍发生。严重时葡萄根癌病的发病株率高达50~90%,其中10~30%发生在老葡萄园,在苗圃根癌病也是一种严重的葡萄病害。一、症状 主要危害根颈处和主根、侧根及2年生以上近地部主蔓。初期病部形成愈伤组织状的癌瘤,稍带绿色或乳白色,质地柔软。随着瘤体的长大,逐渐变为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瘤的大小不一,有的数十个小瘤簇生成大瘤,老熟病瘤表皮龟裂,在阴雨潮湿条件下易腐烂脱落,并有腥臭味。受害植株因皮层及输导组织被破坏,生长不良,叶片小而黄,果穗小而少,果粒不整齐,成熟也不一致。病株抽芽少、长势弱,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二、病原 Agrobacterium vitis, 葡萄土壤杆菌。杆状,单生或对生,周生1-4根鞭毛,G-。 三、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剪口、嫁接口、机械伤、虫伤及冻伤等各种伤口侵入植株。雨水和灌溉水以及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线虫等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苗木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病菌的潜伏期从数星期到1年以上。温度适宜、雨水多、湿度大,癌瘤的发生量也大。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以及碱性大的土壤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和苗木消毒。建园时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和插穗,若苗木中发现病株应彻底剔除烧毁。 2. 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可先将根周围的土扒开,切除癌瘤,然后涂高浓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保护伤口,并用1%硫酸铜液消毒土壤。对重病株要及时挖除,彻底消毒周围土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