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石化”的语音感知“可塑性”研究.docx

相对于“石化”的语音感知“可塑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对于“石化”的语音感知“可塑性”研究要点

相对于“石化”的语音感知“可塑性”研究 [摘要]:这个前趋性研究是关于中国留学生在荷兰学习期间英语元音和辅音感知的可塑性研究。研究测试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荷兰居住6 -32个月两阶段的变化情况,着眼于两年的居住时长使学习者对于荷兰口音的英语的感知。结果表明,这些居住在荷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美国口音与荷兰语口音的英语元音和辅音的辨别都有提高,且提高幅度元音大于辅音。我们对元音、辅音辨别程度的差异通过三种不同语言的元音、辅音系统解释。从而为相对于“石化”的成人中介与语音的可塑性提出见证。 [关键词]:语音听辩;居住时长;石化;可塑性 引言 Selinker在提出中介语概念的同时,提出了“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认为在学习者进入一定阶段后,无论怎样的新的信息或教学输入,学习者的中介语在由母语向目标语的进程中处于一个相对石化的状态(Selinker 1972)。研究者解释这种石化现象源于母语干扰、社交策略、学习态度与动机、认知及神经机制等(Selinker Lamendella 1979;Vigil Oller 1976;Schuman 1976;王初明 2004;戴炜栋 蔡龙权 2001)。“30 多年的研究产生了大量不同的有关石化本质的观点和发现,这些发现与其说是意见趋于一致,毋宁说是走向分歧”( Han 2004 ) 。分歧的焦点在于语言的石化是局部发生还是普遍发生;石化是一种结果 还是一种过程;固化( stabilization)是否等于石化等。由于中介语的动态性特征,诸多解释难于具有相应的可靠性。在语音感知领域,研究者把对于石化现象的关注与疑问,转化成对于它的反向研究,即相对于石化的可塑性(plasticity)的研究。2005年,在英国伦敦世界语音研究会组织的“语言感知的可塑性(Plasticity of Speech Perception)”专题研讨会,第一次把“语音感知的可塑性”作为专题研讨。 学习者的母语有如过滤器一样,对外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对外语语音听辨建立在其母语的语音范畴之上,学习者可能会以双语的对比为导向调整自己的听辨系统。常识性认为早双语者(外语低龄学习者)对于目标语语音标准的适应性比迟双语者(相对大龄的外语学习者)接受外语语音系统的能力要强。学界认为,早双语者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能做到彻底摈弃母语的痕迹,他将同该语母语者差别甚小(Llier C等 2003), 而成人外语学习者将几乎永远不能摆脱母语背景的干扰,即便比较优秀的学习者在比较严格的测试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母语痕迹。在早双语者享受较大可塑性的时候,成人外语学习者承担相对较大的风险。 成人外语学习者在可塑性方面逊色于早双语者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成人外语学习者的可塑性潜力是否存在且以何种程度呈现在哪一方面?我们试图在成人对目标语的语音听辨能力上进行实验,从音系和语音的层面,来精确说明该可塑性所能达到的程度。 首先,我们基于Flege等(Flege, J. E. Liu, S. 2001) 在美国华人移民中就居住时长对语言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学习者按居住时长(两组)与职业(两组)被分为四组: 居住时长小于3.9年相对于居住时长大于3.9年;非职业的学生对职业人士。研究结果显示,居住时长对进入到大学课程学习的学生产生显著影响。长时居住者在语音识别、听力理解和书面语的语法正误判断等方面均优于短时居住者。很明显,这种共时研究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一组中国学习者在荷兰观测近三年,对他们居住荷兰时长为6个月、32个月时先后两次进行实时语音听辨实验。研究关注语言的输入对于成人外语学习者的作用。研究对象在中国接受类似于美式发音模式的训练,但由于英语教师大多是中国人,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汉语口音。我们的受试者均为在中国获得学位后,到荷兰莱顿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他们的教学和日常交际语言为英语。成年的荷兰人80%可以用英语交流,并通常以自己流利的英语为荣。留学生在同他们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带有荷兰口音的英语。因为荷兰语与英语的语言关系紧密,均属于印欧语系的西日尔曼分支,虽在音位组成和语音实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种语言均具有丰富的元音和辅音音位目录、复杂的音位结构、重音系统和长短音节以及多音节词汇。与这两种日尔曼分支的语言相比,汉语具有相对较少的元音目录,使用简单的CV(N)音节结构和单音节词汇,在超音段上运用声调而不是重音来区分意义。这些语言本身的差别形成了中国人与荷兰人英语发音的基本差别。本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荷兰口音的英语接触中,他们语言变化与语音感知的进展。我们假设:中国学习者会适应荷兰人的英语元音、辅音发音标准。在此情况下,我们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