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图提出问题”教学案例(米玉琳已改).docVIP

1.“看图提出问题”教学案例(米玉琳已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图提问题”教学案例 米玉琳 一.教材分析 是否有必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看图归纳提出问题?提问何时是最佳时机?怎样的提问方法能激活每一个孩子的思维? 《看图提问题》的教材是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页例3。展现一群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场景图,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在这些场景中,有的是提供了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借此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有的给出了明确的信息数据,但没有问题还有的要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对口算的方法基本掌握了,所以从计算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认知障碍已经几乎完全删除。本节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有关“求和”与“求差”的实际问题早有接触,对提出类似问题也基本可以完成。在本节里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能加以解决。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旁,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一年级六班的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进行“春游”活动呢。“你能从图中知道些什么?”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但是我想应培养儿童从图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并能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来。 有的说:“有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的有几人?我看到丢手绢的同学中,女的有8人,男的有6人;还有的说:“我还看到要有16人踢球,现在只来了9人”……孩子们个个踊跃,以热情的状态进入了情境。刚才有一位小朋友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13-6=7,并说明其中道理。 图中还给了我们一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大家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呢?我问道,他们的情绪仍然高涨,因为他们都会说!“丢手娟的一共有多少人?”,“丢手娟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人?”……郑昆小朋友喊道:玩捉迷藏的和丢手娟的比踢足球的少几人?他是一个对数学学习积极热情,但也很粗心马虎的孩子,郑星呈马上喊出:“玩捉迷藏和丢手娟的比踢足球的多。”这是一个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孩子,他迅速补充道:“应该说”玩捉迷藏和丢手娟的比踢球的多多少人? 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来说,尽管郑昆的说法有毛病,但是我发现了他已经开始考虑三个因素的关系了——这是思维迸发的火花呀! 我一直在想,对于看图提问题这种模式能不能让孩子们掌握一种思维方法,有条理地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呢?孩子思维的火花点燃了将我的想法变成可能的希望。 作为一个教师,是保护和继续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让孩子们去进行尝试探索呢,还是守住教材、不理睬孩子们的想法、保险地按教学程序走完这节课呢?我该何去何从? 有这种思维提升发展的要求,是仅仅个别孩子还是大多数的孩子?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目标,全班有多少人能达到? 一个主意清晰地出来:要以最快的时间重新了解全体孩子的水平状态,才能决定方向! 于是,我改变了在第一个班的做法,提出小组学习,要求:每人要提出两个问题,并列式解答。 我抽查了平时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发现他们几乎都能较好地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在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我认为是可以试一试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了,让他们“蹦一蹦”吧!——去探索一下看图提出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请小组活动就地暂停,向他们抛出新问题: ①能不能把你们的问题分分类呢? ②再讨论一下,每类问题怎么提? 小组和小组很快就将提的问题分类,并说出每类问题怎么提其他小组也都相继讨论出来。到这里,我感觉可以让小朋友梳理一下了。于是请小朋友结束讨论,全班交流。小朋友七嘴八舌提出很多问题,并把提的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加法和减法”:“可以分成三类:一共、比多、比少”。孩子们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毫不示弱。 “那么每类问题怎么提呢?” “加法就是问一共有多少?”“加法表示求和”“减法表示求差”,小朋友积极地说:“减法就是问还剩多少”;“减法就是两个东西比多比少。”“说减法是两部分比较,求他们的差,这样更好些”,我补充道。 “根据加法的含义,我们从图中可以提哪些问题呢?” 孩子们表现出得意的神色,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两个以上的问题。不但有两个因素的加法,还有多因素的加法,并有人说:“只要表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我抓住机会补充道:“你还能把哪几部分合起来呢?”嘴里发出:“啊!啊!”急不可耐的声音,小手举得好高,身体已经直立起来,我赶快让他说:“公园里捉迷藏、丢手娟、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孩子们将不同数量的因素进行组合,加法的问题泉涌般出来!他们似乎开始掌握了加法的实质含义。 我想:加法问题的思路已经打开,能不能将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减法呢? 在引导下,孩子们不但可以提出两个因素之间的比较问题,还能将两部分合起来与第三部分进行比较呢! 还有高举的小手、还有“老师!老师!老师!”“啊!啊!”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