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第二版) 第四章 考试帝国——隋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隋朝的创制 第二节、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 第三节、科举制度 第四节、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 第五节、隋唐时期的监察体系 第六节、府兵制及其畸变 第七节、隋唐的地方政府体制 第八节、隋唐的司法制度 第九节、中唐决策机制的变化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 第一节隋朝的创制 隋朝的开创者对于制度建设从建国伊始,就表现出空前热情,显示出新朝气象。 首先,恢复并且健全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确立了中书省(时称内史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权分立制衡机制。 其次,隋朝整理了魏晋以来混乱的地方区划,废除了所有的侨立州郡,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其三,隋朝开创了科举制,这是官僚体制的最大转变之一。 其四,隋朝完善了府兵制,建立健全了掌管与训练府兵的折冲府。 最后,隋朝还开始着手重建礼制,清除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痕迹,比如恢复汉姓,恢复汉族文化习俗。 第二节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 从隋朝起,三省长官就已经是正式的宰相,但是,有时候也让其他官员参与进来,给他们以“知政事”的名义,因此也被视为宰相。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政事堂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三省长官实际上脱离了本部门,专一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于是,三省的副职左右仆射,成为三省的实际负责人。后来皇帝干脆不设三省正职,以副职替代,让副职进入政事堂,于是宰相的官阶降低了,更便于皇帝的控制。 第二节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 在唐太宗末年,政事堂移至中书省。除了中书省长官以外,其他两省的长官不一定是当然的宰相。无论担任何职,只要头衔上加上“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中书门下三品”,就是宰相。武则天专权以后,宰相之中出现了秉笔宰相,成为事实上的首相。 有唐一代,宰相会议是全国政务的核心。 第三节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隋唐制度变革的关键,也是隋唐制度的标识。 从此,中国的官僚制走上了通过考试补充人员的道路。这在世界政治文明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一个过分超前的制度因素。正是这一因素,确保了中国传统官僚型帝制的个性。 科举制是隋炀帝的创造。 1.科举制度的科目 隋唐科举科目先后有变化。隋朝四科取士,进士科为主。到了唐代,科举考试日趋完善,其设置过的科目前后不下几十种,不过,常设的科目不过数种,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明史等。 实际上只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常见,其他的科目大多处于萎缩状态。 (1)明经科。明经科顾名思义,就是考儒家经典的科目。考试的方式分为帖经和墨义两个程序。 (2)进士科。进士科是从隋朝以来最受重视的科目。从隋朝到唐初,此科主要考策论,以文辞华美为胜。后来增加帖经和杂文 。 唐朝自武则天开始,还开科武举。 2.科举取士的过程 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往往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只要在学校考试合格,就可以直接报名参加中央的“省试”。二是“乡贡”,要先通过县和州的两级初试,合格后,再到京师参加省试。 省试(因是尚书省主持故称)开始由吏部主持,后来改为礼部副长官主持。礼部因此而设贡院,考试、判卷均在贡院举行。 礼部考试通过,考生就获得了出身,即进士资格,但要想做官,还得参加吏部考试。 吏部考试相对容易一点,但带有很强主观性。 3. 唐朝科举考试的隐性制度因素 一些实际上属于制度以外的东西,但人们一直这样做,借以弥补制度的不足,被称为隐性制度的因素: 唐朝的进士考试一般是不糊名的,卷子是谁的,完全清清楚楚,录取时不仅允许参考考生的“平时成绩”,而且考官还要经常跟名流保持接触,以了解诗坛的新动向,听取已经成名诗人对举子的意见。 公卷与行卷 4. 科举与学校 隋唐时期的学校可以分为中央的和地方的,也可以分为儒学的和技术、杂学的。大体情况是这样的:在京师,由中央政府(国子监)出面办的儒学学校,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是国子学,第二等级是太学,第三等级是四门学,除此之外,还有贵族学校 。京师的第二类学校是属于技术性的,京师的第三类学校属于杂学类的。 地方在州县两级均设有儒学性的官办学校,是为主流 。 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中国失去了在一个最好时机实现学科专门化的可能。 5.唐代科举制度的评价 在整个科举制度的历史上,唐代的科举效果是最好的。 推行科举制扫荡了自东汉以来门阀世族的势力。 科举制的推行,还在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文化面貌。 科举对中国文化的改造,还体现在乡村社会的文化结构上。 科举制也对官场风尚的变化有某种影响。 5.唐代科举制度的评价 科举制的推行,对历史的发展,也带来很大负面效应。首先,它使得学校体系从此以后就和选官制度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学校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