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ppt
医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本课程教学安排 1.细胞信息转导(1) 2.细胞信息转导(2) 3.染色质的结构与表观遗传学 4.分子生物学技术(1)印迹技术;DNA测序 5.分子生物学技术(2) PCR技术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6. 基因克隆 7.基因的体外表达与纯化 8.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9.考查:闭卷考试 分子生物学考核与评分 分子生物学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80%左右) + 平时成绩(20%左右) 。 理论考试:试题由命题小组统一命题,同时出A、B卷,给出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试卷采用集体流水作业判卷。 平时成绩:小测验,平时课堂随机提问,课堂考勤,一并记入平时成绩中。 参考书 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冯作化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吴乃虎主编,《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 1998 [美]J.莎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上、下册),科学出版社 ,2002 卢圣栋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磷脂酰肌醇与PLC JAK(just another kinase 或janus kinase) Src(Rous sarcom) Structure of Ras with GDP SH2结构域 PH结构域(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有如下特点 : ① 一个信号分子中可含有两种以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因此可同时结合两种以上的其他信号分子; ② 同一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可存在于不同的分子中。这些结构域的一级结构不同,因此选择性结合下游信号分子; ③ 这些结构域没有催化活性。 信号转导分子中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的分布和作用 蛋白激酶 Btk PH TH SH3 SH2 催化区 衔接蛋白 Grb2 SH3 SH2 SH3 转录因子 stat DNA 结合区 SH2 TA 细胞骨架蛋白 tensin // SH2 PTB 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 缩写 识别模体 Src homology 2 SH2 含磷酸化酪氨酸模体 Src homology 3 SH3 富含脯氨酸模体 pleckstrin homology PH 磷脂衍生物 Protein tyrosine binding PTB 含磷酸化酪氨酸模体 WW WW 富含脯氨酸模体 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及其识别模体 Pleckstrin 普列克底物蛋白是一个发现于血小板的蛋白。源于血小板及白细胞C激酶底物(platelet and leukocyte C kinase substrate),“kstr”来自于氨基酸序列KSTR。 能与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多肽链结合 能与富含脯氨酸的肽段结合 SH3结构域 识别具有磷酸化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短肽,并能与G蛋白的βγ复合物结合 ,还能与带电的磷脂结合 衔接蛋白(adaptor protein)是信号转导通路中不同信号转导分子的接头,通过连接上游信号转导分子与下游信号转导分子而形成转导复合物。 大部分衔接蛋白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 2. 衔接蛋白连接信号转导分子 * 3. 支架蛋白保证特异和高效的信号转导 支架蛋白(scaffolding proteins)一般是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可同时结合同一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多个转导分子。 信号转导分子组织在支架蛋白上的意义: ① 保证相关信号转导分子容于一个隔离而稳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内,避免与其他不需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发生交叉反应,以维持信号转导通路的特异性; ② 增加调控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 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Signal Pathways Mediated by Different Receptors 离子通道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单跨膜受体 细胞内受体 细胞膜受体 受体 特性 离子通 道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单次跨膜受体 配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激素、趋化因子、外源刺激(味,光)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结构 寡聚体形成的孔道 单体 具有或不具有催化活性的单体 跨膜区段数目 4个 7个 1个 功能 离子通道 激活G蛋白 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 细胞 应答 去极化与超极化 去极化与超极化调节蛋白质功能和表达水平 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表达水平,调节细胞分化和增殖 三类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一、 细胞内受体多通过分子迁移传递信号 位于细胞内的受体多为转录因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与DNA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 能与该型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有类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