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教课看课程标准的理性回归.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试教课看课程标准的理性回归 [内容摘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加强研究并努力实践之,促使课程标准的理性回归,这是我们历史社会学科教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笔者认为: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细分目标,做到“谋定而后动,从容而不惊”。 其次要做好兴趣这篇“文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再次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注学生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试教 课程标准 理性 回归 课程目标是什么?相信如今从事新课程教学的教师都会在心中留有印象,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会运用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有几个?不多,更多的则是凭感觉,凭经验。许多人的教学还是停留在看教参上课;不少教师在备课中偏向落实知识目标,对后二个课程目标则很少顾及;在各类教学研讨会中,与会者对知识目标讨论很多也很深入,但对采用何种方式落实过程和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如何提高落实的实效性则讨论很少;在各类优质课上我们总可以看到不少年轻教师的身影,很为他们制作精美的课件,较高的个人素质所折服,但是总觉得他们花俏东西多,作秀的多,为形式而形式……。如上这些,从根源上讲其实都是缺少对课程标准的重视、研究和准确把握。由此可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加强研究并努力实践之,促使课程标准的理性回归,这是我们历史社会学科教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有感于此,笔者在平时的试教课中努力作了一番尝试,感触颇深,下面试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一堂上“砸”了的历史与社会课 这是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秦岭一淮河分南北》一课,本课对应的一级目标是: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二级课标: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我的教学过程如下:1、复习前一堂课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划分2、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我国季风区又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它们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随后老师请同学们查阅中国行政图,在地图上重点落实我国哪些省份属于南方和北方?3、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方和北方地区在民居特色、饮食习惯、交通工具上的区别吗?4、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个别回答。 5、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南北方会在民居特色、饮食习惯、交通工具等方面出现如此不同?学生思考,教师作适当提示(主要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使然)6、老师利用课件重点展示7月和1月等温线图,800毫米等降水量图。老师先讲述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定义,接着讲解它们绘制的原理及所起的作用,然后提出如下问题:(1)读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冬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找一找哪条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2)读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夏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3)读中国年降水量图,了解南北方降水量有何差异,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学生仔细阅读并逐个解决以上问题。7、师生共同完成南北方差异的图表,见下表: 项目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耕作制度 南方 北方 8、教师总结本课(结束) 评语:这堂课气氛极为沉闷,由于涉及自然地理等方面比较难的知识,特别是等降水量图和等温线图的阅读,大多数学生难以接受,所以课堂出现了 “冷场”。无奈我只好唱独角戏,一节课下来讲得口干舌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学生都觉得这节课枯燥难懂,对南北方为什么有这种差异还是似懂非懂。甚至有的学生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要化这么长时间来讲解对他们来说特别难懂的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图的真正用意。 课后的我陷入沉思之中,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不是哪一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我开始去研读课程标准。在我们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课程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四级:即总目标、课程目标、一级目标、二级目标(即内容目标),课程目标共分11个,分知识与技能(1—4)四个目标,过程与方法(5一8)四个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9—11)三个目标。平时我们的教学应用的都是二级目标,它提出了针对学生的每课具体学习要求。 但是本课的二级目标(内容标准)却仅有一条,即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这几句话非常简短且专业化很强,那么本课倒底需要达到怎样的三维目标,并不明了。我查遍了教参,但是教参中只讲到几条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向其他老师请教,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恰逢此时,我研读了省教研室牛学文老师的论文《如何理解和把握三维学教目标》,十分赞同里面的几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内容目标还可以分解为多个操作目标,如目标1-2-1、1-2-2、1-2-3等,学教目标要越具体越便于操作。”牛教师的一番话使我很受启发。我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在于对本课所应达到的三维目标不能很好的掌握和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