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平介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识.docVIP

作者生平介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 题 目 作者生平介绍在语文教学中 的作用浅识 学 院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姓 名 陈红娟 专 业 人文教育(中文) 学 号 20113030103 指导教师 魏斌宏 提交日期 2015.3.27 作者生平介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识 摘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得语文教学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文学素养和实现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作者生平是丰富多彩的,立体独特的。本文将从“激发兴趣”,“实现德育”,“文学性教育”三方面浅识中学语文教学中作者生平介绍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 作者生平 兴趣 德育 文学素养 在西方,韦勒克和沃伦在《文艺理论》一书中说:“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在我国“知人论世”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平和为人,思想和处境,创作的时代和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一原则也被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这一课题中,关于如何介绍作者背景的研究论文比较少,一些中学语文教学的专著和相关期刊上也较少提及。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撰写的有关背景知识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的文章中有提及作者背景的相关论述。截止2015年1月1日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作者介绍”并包含“中学语文”显示记录为11条,输入“作者介绍”并包含“语文”显示记录29条。这些文献资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认为从介绍作者的方式出发,提出要立体独特。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介绍课文作者》(庞东邦《文学教育》2014.3)。文中提出“作者介绍应该立体化,不要像公式一样介绍给学生,”如:讲鲁迅时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革命加,思想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等。”他指出这样做的弊端是提出“作者介绍应该立体化,不要像公式一样介绍给学生,”讲鲁迅时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革命加,思想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等。”他指出这样做的弊端是鲁迅成为“学生期末背诵的一个条目。第二类是从作者介绍的内容出发, 另有学者指出,有很多老师在介绍作者时存在一个误区,“不加挑选,漫无目的,不着边际”,他认为介绍作者的生平应该有针对性,根据文学作品的解读需要,有选择的介绍。如《材料要精当 时机要巧妙——论语文教学中的“生平背景”介绍》(李梁《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9)。第三类是从介绍作者生平的作用出发,提出在教学中介绍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领悟文本意蕴,内化情感共鸣。”如《“知人论世”在语文文本解读中的解读运用的误区及解析》(陈菊《职教通讯》2013年第35期)。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也有学者指出“要呈现给学生一个血肉丰满又充满人性的作家”有助于学生爱文学。如《通过多样化的导入构建有效课堂》 (刘萍《语文教学通讯》2012.1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在作者介绍这一命题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有必要在学习和整理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争取提出自己的观点。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语文老师也不应该只是把知识从书本搬到课堂的搬用工。长期以来,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对高分的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丧失了应有的魅力和活力而变成了对语文知识不断重复地机械性记忆。在介绍语文教学篇目的作者时,教师们大多按照“姓名——生卒年月——主要成就——代表作品等”这样的固定模式,一位位思想丰满,个性独特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变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一个个条目。这种模式化的作者介绍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真正的走近作者,反而让作者和学生的关系更疏远;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作者介绍应该避免刻板乏味,千篇一律,应该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中学语文教材中作者大多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介绍要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用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此外,作者介绍不应只是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一个“过场”,应该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通过作者介绍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以认知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1](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