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1)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⑴京师;北宋都城汴梁。⑵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⑴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象征意义。答: ⑵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 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1、答: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答:后两句不矛盾。 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愁是因为战争。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1 答: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 答: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解析: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会有益处。 2008【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A《木》: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 B《窗》: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韧、淡定、安闲的形象。 2009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8.(6分)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9.(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 鉴赏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步骤与要点: A、找相关语句; B、概括形象的特征; C、结合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公式:性格+身份+形象的意义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唐)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问:综合全诗,说说诗人重点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刻画了“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形象。春残时节,“黄鸟”鸣声渐稀,“辛夷花”和“杏花”有的落尽,有的迎风飞舞,只有“幽竹”,依然如故,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 天津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