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简史VS西方翻译简史 一.中国翻译简史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不同学者对我国的翻译史有不同的划分。 陈福康( 2005)---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马祖毅(2004):五四运动(1919年)前有三次翻译高潮: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的西学翻译。 根据历史上出现的翻译高潮和翻译的不同内容,将中国翻译史分为: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以后的文学与社会科学翻译;建国以后的翻译五个时期。 1.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代以后则是尾声了(马祖毅,2004:19)。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 唐代(全盛时期) 北宋(结束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 (公元148-316年)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简名:支谶)。 支谦所作《法句经序》,一般认为是现存最早带有佛经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 但在当时,以上译者的译作都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原因: 汉代的佛教始终被视为当时社会上所盛行的神仙方术迷信的一种。汉代人对佛教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道术,他们总是把“浮屠”和“老子”并称。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的佛经翻译 从东晋到隋朝,是佛经翻译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翻译家有:(释)道安、鸠摩罗什、真谛、彦琮。 道安是中国翻译史上总结翻译经验的第一人。 “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五失本(five devi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指佛经从梵文译成汉语时,在五种情况下允许译文与原文不一致; 三不易(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使译文失去原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 佛经翻译须合乎原文本意,主张“尽从实录,按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明确提出了“敬顺圣言,了不加饰”的直译原则,主张严格的直译。 提倡意译,主张在存真的原则指导下,不妨“依实出华”,讲究译文的流畅华美,因此他所译的佛经都富于文学趣味,一直受到中国佛教徒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传诵。他虽然倾向意译,但在实践上基本仍然是折中而非偏激的。 真谛三藏到中国后20余年适逢兵乱,于颠沛流离中仍能译出一百多部重要经论,是鸠摩罗什以后玄奘以前贡献最大的译师。 彦琮在《辩正论》中批评了历代译经之得失,提出“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也是坚持忠实第一和倾向直译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八备”(eight qualifications),即一个合格的佛经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八项条件. 唐代(全盛时期)的佛经翻译 我国佛经翻译的四大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有两名都出现在唐代(四人中最突出的是罗什和玄奘)。 玄奘在译经的数量和译论贡献方面皆无人出其左右。也是我国历史上促进中印友好和文化交流的首屈一指的人物。 “秘密故、含义多故、此无故、顺古故、生善故” 玄奘针对佛教术语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意义失真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原则。 “五不翻” (transliteration in five cases): 所谓不翻,就是用音译,音译即不翻之翻。 “五不翻”:用音译的五种情况。在翻译过程中有五种情况不宜译为汉语,只可用音译的办法来处理。 玄奘:六种翻译技巧 补充法 省略法 变位法 分合法 译名假借法 代词还原法 北宋(结束时期)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随后宋元,佛经翻译逐渐走向衰退,像唐朝时期的大型译场已早已不见。 宋代虽设译经院,但对佛教的贡献无法与唐代相比。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导致我国的佛经翻译活动从11世纪开始迅速衰落,译场时代也随之结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结束了。 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促进了汉语构词方式 丰富了汉语的音韵、语法和文体和句法 以无法预想的各种方式丰富着中国的文学题材 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主要内容是基督教义、古希腊哲学以及17世纪自然科学的若干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技术响应方案(3篇).docx
- 2025年单招考试综合习题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福建德化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招聘15人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三一MG500-1180-WD电牵引采煤机使用说明书(2).DOC
-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普通高校高职单招综合素质月考卷(含答案)2025.pdf VIP
- 2024年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VIP
- 初中英语语法知识—名词的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1).pdf
-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pptx
- 2024年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VIP
- GB 50982-2014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