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寡核苷酸管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别我国不同组植原体.pdfVIP

寡核苷酸管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别我国不同组植原体.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核苷酸管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别我国不同组植原体.pdf

林业科学研究 2017,30(1):99 110 Forest Research DOI:10.13275/j.cnki.lykxyj.2017.01.014 寡核苷酸管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别 我国不同组植原体* ** 王圣洁,林彩丽,严东辉 ,于少帅,李 永,汪来发,朴春根, 郭民伟,淮稳霞,田国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摘要:[目的]不同组植原体检测和鉴别的特异性探针已有报道,为了筛选出适合于我国不同组植原体检测和鉴别 的特异性探针,建立管芯片检测和鉴别植原体技术,并对我国发生的疑似植原体病害进行鉴别。[方法]通过PCR 扩增结合管芯片杂交技术,对收集到的15 种植原体侵染的植物样品及其健康对照进行检测和鉴别。[结果]建立 了管芯片检测和鉴别植原体技术体系。15 种病害样品中,13 种获得显著的阳性杂交信号,并且所有的健康对照都 呈现为阴性。13种植原体病害依16Sr DNA直接测序可分为16Sr 、 、 、XIX 四组植原体。在所有探针中,植原 Ⅰ Ⅱ Ⅴ 体的通用探针(Pp-502)可以检测到所有确定的植原体样品。16Sr 组特异性探针(Pp -465)可以确定 16Sr 组的 Ⅰ Ⅰ Ⅰ 泡桐丛枝、苦楝丛枝、桑树萎缩和莴苣黄化4种植原体样品。16SrII组特异性探针(Pp -629)仅可以确定 16Sr II组 Ⅱ 的花生丛枝、甘薯丛枝和臭矢菜丛枝3 种植原体样品。但 16SrV组的枣疯病、樱桃致死黄化和重阳木丛枝及 16Sr XIX组的板栗黄化皱缩植原体与其他组专化性探针皆有明显的交叉杂交信号。相比于PCR扩增的凝胶电泳检测, 管芯片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1 000 倍。对疑似植原体病害的诊断结果显示河南濮阳的红花槐丛枝的病原应为 16SrV组植原体,福建福州的长春花黄化丛枝应为16Sr 组植原体;而北京戒台寺牡丹黄化皱叶和内蒙古包头柳树 Ⅰ 丛枝未出现任何植原体专化的杂交信号。[结论]管芯片杂交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和鉴别植原体的方法,可应用于我 国植原体病害调查和诊断,并为植原体的鉴别和分类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管芯片;植原体;病害鉴定与诊断;16Sr DNA基因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98(2017)01-0099-12 Diagnostics and Detection ofDifferent Groups Phytoplasmas in China Using an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on the Platform ofArrayTube WANGSheng-jie,LIN Cai-li,YANDong-hui,YUShao-shuai,LI Yong,WANGLai-fa, PIAO Chun-gen,GUOMin-wei,HUAI Wen-xia,TIAN Guo-zhong (Key Laboratory ofForest Protection of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Research Institute ofForest Ecology,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f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