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打破安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doc

《食品安全法》:打破安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安全法》:打破安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食品安全法》:打破安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   编者按/ 尽管毒奶粉事件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法》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也使得该法从200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到2009年2月通过,其间虽历经四次审议,时间间隔却仅一年有余,成为在所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的法律中,效率极高的一部大法。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在食品品牌企业面对《食品安全法》一片叫好的单向报道中,更多的中小食品企业正处于懵懂状态,法律提高的质控成本如何应对?原本微薄的利润在成本摊掉之后,新的利润点在哪里?是逃避质控环节还是提升食品价格?   事实上,食品在整个宏观经济价格链条上的作用使我们绝对不能忽视《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如何更广泛地调研并考量食品企业的微观行为,并为宏观决策提供指导,是本文的预警之意。   毕竟,消费者安全与食品产业发展是系在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一个偏离了,另一个也好不到哪里去。由此,如何在消费者安全与食品产业发展中间寻求平衡,或将是该法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2009年6月1日,不仅是国际儿童节,同时也是《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的日子。   联想到毒奶粉事件曾经给数千万儿童家长带来的恐慌,选择在这一天让《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或有着说不出的深意。   然而,《食品安全法》在保障人们消费安全的时候,对整个食品产业的影响,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亟待引起人们的关注。   不可忽视的质控成本   “《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将明显提高食品企业安全控制的成本。”一家从事食品深加工的中小企业老板白令(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仅检测设备一项,就不是个小数字。”   据了解,三聚氢氨事件发生后,很多将牛奶作为原料的品牌食品企业纷纷从国外购进行检测设备,这些设备动辄数十万到数百万美元。去年12月,中国内地销量最大的糖果企业徐福记曾向媒体开放其位于东莞的工厂,并展示出购进不久的类蛋白检测设备。   当时,徐福记负责人曾向记者介绍说,“这台设备不仅能检测三聚氢氨,而且几乎所有的类蛋白成分都能检测出来,有了这台设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控风险。”   然而,对于这样的设备采购,白令所在的企业却望尘莫及,“现在能在媒体发出声音的大企业都全力拥护该法,并以此作为品牌推广与政府公关的机会,然而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却有口难言。”   “除检测设备之外,有关质量控制的人员成本与管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食品行业本身是微利,如果完全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标准和原则来执行,这些增加的成本会将我们的利润摊薄到没有。”白令说。   根据记者的采访,对于这样的质控成本将占到企业经营成本的多大比例还未可知,但多数中小企业业主表现出更多的执行上的懵懂与困惑。   食品提价直接影响   整体经济价格链条   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相反,大量的三五十人的小厂提供我们消费的绝大部分食品,他们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选择。   但对于作为经营者的白令来说,当利润摊薄到无的时候,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降低或减少质量控制,要么将产品提价。前者是一种冒险,而后者能否执行却未可知。“因为对于基础性食品来说,它的定价直接决定着整个宏观经济的价格链条。所以,这类产品提价并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   从去年1月开始到去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对食品执行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让白令记忆深刻。当时,国家对于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实施临时限价,以缓解当时的通胀压力。   “我担心的是,如果《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中小企业进行普遍提价,发改委是否还会来干预价格。”或许,白令的担心并不无道理,三鹿事件爆发后,有好事者曾去检索三鹿的成本档案,发现三鹿在原料采购的质控环节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就是实施电子监管码措施,只要扫描印有这种码的标签,就可以知道该产品的原料来自哪里。   “事实上,三鹿是第一家拥护质检总局推广这种码的企业,同时也是第一家使用的企业。”来自食品行业协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时使用该码,平均一个产品将增加6分钱的成本。然而,对于微利的牛奶产业来说,一个瓶装产品的成本增加6分钱,利润就没了。”   “同时,牛奶作为

文档评论(0)

xvli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