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爸爸的花儿落了
设计者:七年级语文教师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学常识
2 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3 理清文章的线索
预习纲
一、内容:
1、了解本文的作者林海音和她的《城南旧事》。
2、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3、了解插叙的巧妙,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
二、方法:
1、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2.细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要求: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查字典标注读音以及词义。(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襟 肿胀 低哑 叮嘱 皱 掸子
咻咻 哭号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从课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叮嘱: 恐惧:
催促: 哀求:
居然: 狼狈:
2、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学习纲
学习目标:
二、尝试交流: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 ,小名英子,我国 作家。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一共出版了18本书。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2.给加点字注音。
衣襟( ) 掸子( ) 骊歌( ) 花圃( )
蒲公英( ) 玉簪花( ) 廊檐( ) 挪窝儿( ) 抽屉( )雇车( ) 咻咻 ( ) 哭号 ( )
3、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请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三、合作解难
1.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根据毕业典礼这条线索,理清课文脉络
3温馨提示:记叙文的记叙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
四、运用提升:
回忆所学:
五、梳理思考
实践纲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衣襟( ) 掸子( ) 徘徊( ) 栅栏( ) 花圃( )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肿zhànɡ( ) 叮zhǔ( ) 恐jù( )
催cù( ) biàn( )子 懒duò( )
ténɡ( )鞭 chǐ( )笑 抽tì( )
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子,不要怕, 什么困难的事, 硬着头皮去做, 闯过去了”
A.无论 只要 就 B.不管 只有 才能
C. 无论 只有 就 D.不论 只要 才会
3.按时间先后顺序文章可分为三部分,请按要求完成
《》(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插叙的作用: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1、本文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在文中画出引出过去的事的语句,分析是如何引出的?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文章的标题富含怎样的含义?
3、整体把握: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合作解难
1.重点阅读第一部分中的(12——31)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几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2)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从这几段文字看,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章说:“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5.文章说:“只记得……学生之一”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四、运用提升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3款北京现代胜达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返工成本统计表.xls VIP
- 消防救援队伍辖区熟悉与实战演练规定 .pdf VIP
-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纵横关联逻辑梳理表.pdf VIP
-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精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pptx VIP
- (word完整版)高考3500词汇表(带音标) .pdf
- 【某段新建二级公路的初步设计14000字】.docx
- 重症肺炎纤支镜护理查房.pptx
- 来料验收、退货报告模板.docx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 《我很诚实》第一课时说课.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