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力的合成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及教学处理】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学习它不但是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需要,也是为以后学习速度的变化、动量的变化等矢量运算做准备,但矢量的运算法则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为此可关注以下几点: 1、对于本节教学,改变了过去一贯采用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而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原有“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猜测、实验、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自己得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实验归纳法”。 2、学生对矢量的认识还很肤浅,但只要老师引导得当,注重分析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就目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教学活动应该会比较顺畅,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 3、教材在第一章第2节中已经设置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通过对两段互成角度的位移的合成,体验矢量相加的“三角形定则”,虽未提到“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已为后面有关矢量合成的研究埋下伏笔。所以在本节课中,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水到渠成。 4、力的合成规律的探究过程依据的是“等效替代”思想,学生只有领悟了这一思想,才有可能以它为指导思想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才有可能灵活应用。 5、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一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3、会定性分析合力随两个分力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4、能区分矢量与标量,能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等效替代”思想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过程。 2、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课堂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及一些器材的等效替代的实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通过力的合成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深刻的理解。 难点:①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②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③对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④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教学器材】 演示用器材:重力为2~3N的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尺子1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表现,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也知道了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那么,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现在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引出概念 回顾知识:(幻灯片)初中学习的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提出问题:他们对小车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 学生回答:用水平向右100N的力。(幻灯片:切换到用水平向右100N的力推的情景) 点评:(幻灯片)等效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重心”。 <设计说明>?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是发现力的合成法则的前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即使“完成”了后面的教学,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合成、为什么可以进行力的合成、怎样进行力的合成等等问题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所以,“等效”思想需反复强调,以使之深入人心。 引出概念:(幻灯片)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resultant force),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components of force)。 二、对力的合成法则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 设置陷阱:(幻灯片)如果两个小孩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大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 一般回答:400N; 可能回答:小于400N(一般是已预习过的学生或是参加竞赛的学生) 质疑:你怎么知道?有科学依据吗? 演示1:用两只演示用弹簧秤(“这是两个小孩的手”),通过两个细绳差不多竖直地提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