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双通道内镜下胃粘膜切除术的应用.docVIP

A双通道内镜下胃粘膜切除术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通道内镜下胃粘膜切除术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通道内镜胃粘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双通道内镜对31例患者行胃粘膜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1例患者,28例病灶1次成功切除,3例分次切除,均完整切除。5例切除后少量渗血,无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双通道内镜胃粘膜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双通道内镜;粘膜切除术;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内镜下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目前对消化道表浅型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双通道内镜对31例患者行胃粘膜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室采用双通道内镜对31例胃粘膜扁平隆起病变患者行粘膜切除术,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3~68岁,平均52岁。 1.2 器械准备 潘太克斯EG-3831T型双钳道电子胃镜、内镜注射针、圈套器、ERBE200c氩气刀等。 1.3 操作方法 (1)术前常规行血型、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2)治疗当日禁饮禁食6小时以上;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行心电、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监护,静脉注射异丙酚120~200mg。(3)ERBE氩气刀参数设置:切割功率70W,凝固功率50W,混合模式用纯切(mode1),方式用Endo-Cut。(4)进镜后对胃粘膜进行全面的检查,冲洗干净病灶,吸尽粘液湖内液体。于病变边缘1-2cm处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4-12ml,使病变及周围组织明显隆起并与粘膜下分离,通过双活检孔同时插入圈套器和抓持钳,抓持钳置于圈套器里面,打开抓持钳后钳取病变中央的粘膜组织并慢慢提起,同时打开圈套器向前推,当病变完全进入圈套器后,缓缓收紧圈套器并通电切除病变,用异物钳取出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5)患者按息肉切除术后的原则处理,予控制饮食、补液、抑酸、粘膜保护等治疗。 2 结果 病灶最大直径从0.6cm至2.5cm大小不等。28例病灶1次成功切除,3例分次切除,均完整切除。无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其中5例切除后少量渗血,予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或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3例粘膜切除后创面稍大,予止血夹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10枚,增生性息肉8枚,异位胰腺3枚,间质瘤3枚,平滑肌瘤2枚,早期胃癌2枚,乳头状腺瘤2枚,管状腺瘤1枚。术后半年胃镜复查,未见病灶复发。 3 讨论 粘膜切除术已广泛用于切除消化道的扁平隆起性病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除了能获取整块病变粘膜作病理检查协助诊断外,对一些癌前病变和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癌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其创伤小、适应证宽、并发症少和费用低等优点,已经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1]。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EMR的技术不断创新,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大。常用的EMR方法就有双管道内镜法、透明帽法、套扎器法、剥离活检法等。EMR的适应证也由最初的扁平隆起性病灶到目前的平坦、凹陷性肿瘤及粘膜下肿瘤的切除;由最初的大块粘膜活检到现在的早期癌的切除。 E M R的操作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和规范,其关键步骤在于粘膜下注射,注射剂的选择有生理盐水,高渗盐水,甘油果糖,万分之一的副肾素盐水,透明质酸溶液等[2]。粘膜下注射使粘膜层与粘膜下层分离,病变局部粘膜下层厚度增加,电阻增大,电切时电流仅局限在粘膜下层,以减小对肌层的损伤,降低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判断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注射后当病灶粘膜明显隆起时为粘膜抬举征阳性,可进行EMR术治疗;当病变粘膜无隆起而周边粘膜隆起时为粘膜抬举征阴性,提示癌浸润已达粘膜下层深部,或已浸润至肌层,发生转移及穿孔的机率较高,不宜作EMR治疗。 双管道内镜法是EMR术应用最早的方法之一,由于设备等原因,此方法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但从我们临床操作的经验来说,它有其它EMR操作方法不具备的优点。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直接圈套切除法,盐水吸收较快,时机难以把握,要求操作者动作熟练迅速,新手容易失败;病变较大时隆起的粘膜坡度缓、张力高,套取病变时圈套器容易滑脱,不易抓住病灶。透明帽辅助法E M R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但透明帽吸引时容易将病变基底的固有肌层同时吸进透明帽,造成切除深度过深,损伤固有肌层,穿孔风险加大。而双管道内镜法操作不复杂,初学者也易于上手,成功机率高,并发症发生低。本组病例中仅5例术中少量渗血,经镜下止血均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由于EMR术的技术限制,较大病灶(20mm)常需多次分片切除,切除后的标本破碎,无法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组织学评估,病灶残 遗、复发率较高[3]。近两年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