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一).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 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然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掩口胡卢而哭。(《促织》)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翁归。(《促织》) 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然而。 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 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乎 (1)语气助词 ①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桓晋文之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③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④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美哉乎,山河之固!(《史记》) ⑤用在句中的停顿之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2)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对”“对于”“比”等。 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乎 (1)语气助词 ①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③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④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⑤用在句中的停顿之处。 (2)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对”“对于”“比”等。 乃 (1)副词。 ①于是,就。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②才,这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却,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瀛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 (1)副词。 ①于是,就。 ②才,这才 ③却,竟然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其 (1)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他”“它”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的”“我”“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哪个”“那里” “那些”。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④指示代词,“其中的”“其中”,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副词。 ①在句中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②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始作蛹者,其无后乎?(《孟子》) ③在句中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