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鉴赏高三语文课件人教版.ppt

咏物言志诗鉴赏高三语文课件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小序: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4.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 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5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余里,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6.故便求之。 7.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8.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9.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10.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11.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12.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1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14.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 《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原文 第一节:  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6.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第二节: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2.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5.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9.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0.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第三节: 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6.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第四节: 1.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2.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4.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5.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一段,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 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起来的,而陶渊 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 陶渊明已经很明确得说出来自己不愿为官的原因,那么, 辞中第一段那些词句又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研读第二段, 讨论三个问题, 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3.到家后的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体现在哪里? 研读第三段, 本段中,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研读第四段: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 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 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四段中又有何表现? 如何真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 命复奚疑?”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 “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不 老的道学家,这里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 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 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 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本文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我们一起来翻译,品读 示例: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明确: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这衣裳。向行人 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 小舟飘荡,清风拂衣,这种欢愉是何等的强烈, 这种急迫,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雀跃-----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尽一派践行弃官归隐的率真。 请找出几句你最有感触的,仿照示例,写出你的鉴赏。 学生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包含着消极悲观的 思想,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千百年来,“兼济天下”就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 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陶渊明 果真不想“济世”吗?出仕是文人必由的价值取向,很 难有独立的人格。历代文人,如李白,苏轼,辛弃疾 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陶渊明付诸行动罢了。陶 渊明晚年作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有一股济 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 着内心惆怅的遁逝。 本文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 和忧伤,我们应有完整的认识。欧阳修曾有“两晋无 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的慨叹。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 大夫在仕途上失意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 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 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 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陶渊明永远是那个时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篇净土。 陶渊明的迷人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