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浅谈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 新课程是新课标的主要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理应定位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上。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教师要坚持树立和培养明确的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做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2、教师要坚持把探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规律相结合,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3、教师要把讲读课文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与教师高效的组织管理相结合,做课堂学习中的信息员、发现者、指导者和管理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科书作为新课标的主要课程资源,以文本的方式呈现,收录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性的作品。这些作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水平,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且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它们无疑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教材的研究价值,要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引导学生开拓教材,掌握方法,体验感情,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南京市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组的研究,渗透于平时的语文课中。笔者自2001年9月参加这个课题组活动以来,在讲读课文教学的子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理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就走进新课标,走进新课程,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的问题,浅谈下列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首先,教师要坚持树立和培养明确的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精神。 唐朝的韩愈《师说》有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如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意识和精神,直接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乃至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历代教育家都认识到了这种现象和作用。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司马光则说:“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墨家强调“志不强者,智不过”。张载说“志学,然后可与适道”。朱熹认为“盖学莫先于立志”。他们的所谓“乐”和“志”,其实都是在强调一种学习的主观意识和精神品质的重要。时代发展到今天,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就是植根于新课标精神的一种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要求我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要求教师从学科本位的教书匠,自觉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坚持树立和培养明确的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就能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从容地依托学生的现实活动,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以引导学生注重活动性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多层次发展。 其次教师要坚持把探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规律相结合,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纵观各科教学,有两种教学形式,即原理教学和案例教学。原理教学的模式是为一个内容的教学配合使用多道例题习题,即“一内容—多例题习题”。许多中学课程教学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的模式是通过讲解一个例题习题而牵扯出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即“一例题习题—多内容”。现行的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案例教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例胜千言”,课堂上要对每一个鲜活的案例(即教材中的选文)作具体地剖析和探讨。由于语文课的每一篇课文辐射了广泛的内容,涉及了许多方面的问题,而答案往往不只一个,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语文课堂学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能动性和互动性。“例”,即课文本身不会说话,它所蕴涵的内容是需要你慧眼识别的。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用”教材教,即在新课标指导下把课文当作教学例题习题看待,让课文为教学内容服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课堂教学中,“用|”教材教者,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作者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在朗读课文中悉心指导学生揣摩词作的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教师还可以使用比较鉴赏法,联系已学课文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来进一步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和艺术魅力,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而“教”教材者,则往往注重课文内容的疏通讲解。他们肢解词句的修辞方法的运用,上片强调描写雪景的方式,下片强调议论,评古颂今、歌颂当代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主旨。最后加强背诵训练。其中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说,“教”教材是错误的 ,畸形的;而“用”教材教则是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师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角色变换后,语文学习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