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享生活·端城怀古·寻访包公祠》.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气长存,清风还在 ——寻访肇庆包公祠 有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芳,他为官刚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公正,铁面无私,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敬颂,他就是清正廉洁、万世景仰的包拯。在宋代,他因整顿吏治、惩治贪官、解除民困而被称为“包青天”,后世则敬称他为包公。包公出生于合肥,成名在端州(今肇庆),扬名于开封。本期,笔者将寻访这座肇庆人民为纪念包拯功业而建的祠堂——肇庆包公祠。 从市中心的牌坊广场出发,大约10多分钟车程就可去到包公祠了。它坐落在肇庆城区西边的厂排街大菜园村,所在的位置据说曾是包公当年所设的端州驿站。简陋的小街旁,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牌楼,仿宋建筑,红柱绿瓦,上书“包公祠”三个大字。 巍峨挺立的包公祠在周围平房的反衬下格外醒目。其占地11500平方米,高耸的牌坊、别致的山门、雄伟的大殿及配殿,亭、台、楼、阁、廊、井浑然一体,透露出古朴大方、庄严肃穆,还夹杂了些许岭南古建筑的风韵。 穿过牌楼,迎面山门上高悬着“正气长存”的牌匾,两旁楹联镌刻着“正直遗型传稗史,清忠初绩著端州”——这幅楹联据说出自安徽合肥的包公墓,是早年启功先生所题,不过放在这里,我想反倒显得更为贴切。 正中的大殿门上悬挂着“一代名臣”的牌匾,两侧楹联:“燮理阴阳独擅玉衡金鉴,尊崇道德惟能铁面丹心”。步入主殿,但见正中是包公坐像,高高在上,金光灿灿,一派伟岸威严,头顶悬着“刚正廉明”的牌匾,左右还分别塑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造像,倍显英姿。两旁的配殿,陈列着有关包公在端州“丹心明志、挖井除疾、筑堤修路、兴教办学、为民伸冤”等几幅壁画,记载了包公在肇庆的政绩。 据说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包公祠,右有钟楼文昌阁,供奉着宋代名臣文天祥;左有鼓楼武昌阁,供奉的则是宋代名将岳飞;配殿里三口仿制的狗头、虎头、龙头铡,则象征着这位包大人昔日的铁面无私和威严。 左侧,德昭古今殿,里面画的是包公离任时“西江抛砚”的故事,展现的是包公的清廉。 大殿后院还有一口“包公井”。当年包公为了解决端州百姓饮水问题,防止疫病,亲自带领群众挖了七口井,导游告诉笔者说这是包公挖的七口井之一。井旁立着一块铭牌,上写“镇妖井”。但据史籍所著最著名的一口井是锁龙井,在老城原州府衙门院内,也就是现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相传肇庆洪涝时有蛟龙精出没,被包公锁在井中才使百姓安居乐业。传说中井旁的铁链至今仍拴着蛟龙精,如果有人能一口气将铁链拉尽,就能听到井下蛟龙翻滚的声音,而井水也会翻涌上来。如今,眼前的井边不见铁链,倒是放着两只水桶。笔者打起一桶井水,清冽怡人…… 坐在井边,思绪涌动,想起了这座包公祠的前世今生—— 肇庆包公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9-1071年),包公去世不到六年。也许当时的端州郡守蒋绩深感这位前任在当地的“政绩”及民间声望,于是奏请朝廷,在府衙仪门的左侧专门修建了这座包公祠,以激励自己及属下官员“勤政为民”。其后随着包公形象在民间的日益神化,包公祠的香火也越来越旺盛。明成化年间,肇庆知府黄瑜感到祠堂设在府衙内,对百姓来说瞻仰祭祀不太方便,于是奏请朝廷“迁建包公祠”。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易地至肇庆府衙西一里处重建,两广总督都宪潘蕃、佥宪许垣主持,翌年年初动工,四月便落成了。 迁建后的包公祠不仅方便了民间祭祀,而且逐渐演绎成肇庆民间一种祈求神灵庇佑、逢凶化吉的乡俗。尤其是遇到旱涝之患或瘟疫流行,老百姓还会敲锣打鼓将包公像从祠堂抬出来进行大巡游,伴以舞狮舞龙放鞭炮,以求消灾保平安。而这一习俗历经历代兵火战乱,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文革”之初。一切毁于“文革”那场十年浩劫,就连包公祠也难逃劫运——1969年它被夷为平地,祠内的包公塑像、楹联、匾额全部被砸毁,原有的石刻、碑记也大多散失,后来唯一找到的,只有一块明代易地重建时所镌刻的《重建宋孝肃包公祠堂记》。 直到1998年,肇庆市政府才重新开始规划修复包公祠,地点外移至城郊的端州古驿站,投资千万,历时两年,2000年3月14日竣工——这就是我们现在眼前所见的这座包公祠了。重建于新千年之际,祠陈列着后人赞颂诗词、楹联,举办有关包公的文化艺术活动成为怀“青天”,寄嘱托,诉心迹,祈平安的去处。 井边枯坐多时,游人稀少,冬日的午后寒风依然清劲。起身离去,不经意的抬头一瞥,大门背面一匾上书:清风还在。笔者笑了它究竟是我们告慰老包说清风还在还是老包问我们清风还在否? 老百姓自有公正评说。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