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诸葛东华
一、教材及重、难点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力与物体间相互作用》一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一知识点,教材安排该内容为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滑动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本教学设计方案的理论支持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2、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 —作出假设 — 检验假设 — 作出结论
3、尼德若(Niedderer,1987) “新科学哲学”教学策略。1、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减滑动摩擦的方法,并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课改精神,这节课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若干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如下),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五、实验器材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另: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情况,可视情况,略作调整。)。
六、学与教的过程
步
骤 目标达成 知识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
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①力对物体产生的 作用;
②“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创设火车急刹车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
引入“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思考滑动摩擦力对运动物体产生的阻碍作用;
列举生活中滑动动摩擦力的实例(争取找生活中的例子);
主动参与,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作用及影响它的相关因素;
理解、识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二
新课活动
科学探究 三维课程目标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间正压力的定量关系以及与接触面的性质的关系 引导、启发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决定因素;
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
引导学生制订探究实验方案;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疑难,提供相关服务。
展示部分小组的实验数据,和由些数据而进行的分析,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探究结果的评价。 活动
目标达成
猜想与假设
感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可能关系。
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制定记录表。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①应用“变量控制法” 进行实验;
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有效值);
③实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
④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①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②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评估
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交流与合作
交流结论及实验心得,在交流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养成合作精神
三
课堂小结 识记、应用规律 方向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F=μFN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跟接触面积无关。方向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
3、数据处理方法:比值法;图象法等。 改进实验的设想;
尝试用其它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识记、应用规律 四
作业及反思 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在课后继续相关探索。
扩展知识七、教学流程简图
1
开始
创设情景 温故知新
多媒体
小孩推木块
科学探究 自主学习
巡视
服务
答疑
探究
论证
结论
多媒体
小结
评估
交流
结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