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黄帝内经》中的气味医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 《四川中匿》20帅卑{第l8卑)第2期 ● 医经研读● 《黄帝内经》中的气味医学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 王世勋 关键词:气味医学 黄帝内经 气味医学,是现代医学近年所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认为欢愉的气味对^体有益,厌恶的气味对入体有害,气味的厚薄对入体影响的程度电不同。在中医学巾,既往虽设有“气味医学 之名称,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实早已有其丰富的 气味医学”理论,如(素向·生气通天论》的“阴之所在,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 味归形,形归气”等,兹就此探讨如下。 1 、气味生理学 人以饮食为本,在生理情况下,饮食入胃后,其五味各归其所喜入的脏腑,以养其脏。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合五脏之气也。”《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灵枢*五味》亦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2 、气味养生学 饮食五味虽能各养其脏,但也不能太过,太过则损其脏腑。《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五味太过在损害相应内脏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其它内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以上说明,只有重视养生之道,并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才会长寿。据此,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又提出:“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3 、气味病理学 在生理上,五味各归所喜之脏,以养其脏。在病理上,五味太过,则伤其脏腑之外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酸伤筋??苦伤气??甘伤肉??辛伤皮毛? ? 咸伤血”。且过食五味能使相应的脏气增强,损及所克制之脏的外合与外荣 。《素问一五脏生咸篇》就此论述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犒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衢伤也”。 4、气味治疗学 根据脏气的性能特点.可决定五脏的苦欲补泻。在治疗中.其气味顺其性者为补,逆其性者为得。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曰: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朴之,酸泻之。 心欲耍,急食咸以耍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朴之,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 根据感受病邪冉白性质不同,在治疗中所适宜的气味也不一样。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酸收之,以苦发之。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不同,在治疗中应选用不同气味的药物。《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亦云: 厥阴之胜,治以甘请,佐以苦辛,以酸泻之。 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 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 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 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 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 综上所述,气味医学不仅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早已有其丰富的理论,而且涉及到入体的生理、养生、病理和治疗等各个方面,为后入研究和运用气味医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