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诗歌鉴赏送别怀人.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般特征 归纳送别抒怀诗思想情感答题基本思路 1、法: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2、景: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3、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的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湍急和行船的艰难,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2、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3、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虚写,是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4、想象,想象韩十四的船已经到了黄牛滩。 5、听觉与视觉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写“滩声”,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描绘“树影”,写当时的离别之景。 作业:《步步高》p151 《水调歌头》 * 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思想情感 欢聚离散皆是缘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思妇闺情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 边塞征战 怀古咏史 即事抒怀 羁旅思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送别怀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思妇闺怨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民生疾苦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水田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哲理 送别怀人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鉴赏要点 A.依依不舍的留恋。 常见情感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送别 景、物 地点 时间 季节   秋季 春季  清晨 傍晚  长亭 驿站 渡口 南浦 柳 酒 月 舟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是“愁”。借景抒情(手法).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意象:“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情景)营造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意境),其次,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奔前程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直抒胸臆,抒发了离愁别绪之情(感情)。 课中导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①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  ①皇甫冉:唐代诗人。诗人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诗人乘船相送。②阴虫:蟋蟀。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课中练习 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惆怅之情。一、二句融情于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手法)实写送别时的环境。借“沉沉”的“秋夜”、“切切”的“虫鸣”两个意象(情景),营造出一种阴沉凄凉的氛围(意境),抒写自己的沉重、感伤之情(感情);三、四两句虚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以虚写实,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谢亭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