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人类健康》总复习2007531.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与人类健康》总复习2007531

病毒与人类健康 动物传染病教研室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一)动物病毒的命名现状 1、种的命名 1)大多用其所引起疾病的名称,后加“病毒”两字 脊髓灰质炎病毒、猪瘟病毒、流感病毒 2)在病名前加上最初发现该病毒的地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东方型马脑炎病毒 3)直接用地名称呼病毒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4)用人名称呼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二)国际上通用的人的流感病毒命名方法 型/分离地点/分离序号/分离时间(年代)(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序号) e.g A/Hongkong/1/68(H3N2) A/京科/1/56(H1N1) H:hemagglutinin 血凝素 N:neuraminidase 神经氨酸酶 三、病毒的分类依据 1.病毒的形态学特征 2.理化学特性 3.核酸的类型、结构及相对分子量 4.蛋白质肥大:肥胖星型胶质细胞 5.脂质、糖类含量和特性 6.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7.抗原性 8.生物学特性 1、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不进行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的代谢活动 2、只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DNA或RNA 3、特殊的繁殖方式:复制 4、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能量合成系统,也不具有核糖体。 5、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6、某些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即DNA前病毒。 病毒(virus)的定义 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最小的生命形态,寄生于动物、植物或细菌的细胞中,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的微生物。 五、病毒体的结构组成 核心(core):由病毒核酸及其结合蛋白组成,并被壳体包围着的病毒体的中心部分。 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核心与衣壳的总称。 囊膜(envelope): 覆盖在病毒核衣壳外的脂蛋白膜。其组成成分主要来自宿主细胞,是病毒的核衣壳在感染细胞内穿越核膜或在感染细胞表面“出芽”时由细胞膜获得。 纤突(spike)或突起(peplomer):病毒囊膜表面的糖蛋白突起。 病毒的三种壳体结构 1、二十面体对称(icosahedral symmetry) 2、螺旋对称(helical symmetry) 3、复合对称壳体(complex symmetry) 六、病毒体的化学组成 基本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 其它组成成分:脂类、碳水化合物、聚胺类化合物等 (1)病毒的核酸 同一种病毒碱基组成是恒定的,同科(属)的病毒核酸(G+C)含量相近,不同科属者有所不同,核酸的G+C含量是病毒鉴定的一个指标。 病毒的核酸含量:核酸的分子量占病毒颗粒重量的百分比 病毒核酸的类型:DNA、RNA (2)病毒蛋白质的功能 构成病毒衣壳和囊膜的重要成分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病毒的吸附与侵入过程,决定病毒对宿主和组织的嗜性 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 构成病毒的血凝素 构成病毒的酶类 七、 理化因子对病毒的作用 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 保护作用:有益于病毒的生存 诱变作用:造成病毒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灭活作用:使病毒活性丧失 1、物理因子 (1)温度( “喜冷怕热”) 作用机制:使病毒蛋白质,特别是病毒的表面蛋白质变性。 核酸对热的抵抗力较强。 影响因素:蛋白质、钙、镁、蛋白酶、核酸酶 温度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反复冻融常可使许多病毒很快灭活。 (2)电离辐射 机制:电离辐射中的X射线和γ射线作用于其它物质后产生次级电子,次级电子再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作用于病毒核酸(DNA或RNA)而使病毒失活。 单链病毒对电离辐射的灭活作用比双链病毒敏感约10倍。 (3)紫外线(主要作用于核酸) 机制: 使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 DNA:TT、CT、CC RNA:UU 核酸链断裂 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 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 核酸不能复制和转录,从而导致病毒的灭活,但病毒蛋白质的免疫原性仍保持。 2、化学因子 酶类 核酸酶 破坏核酸 磷脂酶 破坏囊膜磷脂 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pH 大多数病毒 pH 6-8 稳定 pHpH5.0 or pH9.0 迅速灭活 脂溶剂 乙醚、氯仿、丙酮:灭活有囊膜病毒 氟里昂、正丁烷:抽提脂质和蛋白质,常用于病毒提纯 机制:与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或蛋白质的胺基作用。 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都有破坏作用,但首先是作用于病毒的核酸 用于灭活病毒生产疫苗的甲醛浓度:0.05-0.2% 机制:烷化剂上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