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纳微结构界面预测与调控展望_刘会洲.pdf

化工过程纳微结构界面预测与调控展望_刘会洲.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过程纳微结构界面预测与调控展望_刘会洲

第 8 卷第 4 期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Vol.8 No.4 2008 年 8 月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Aug. 2008 化工过程纳微结构界面预测与调控展望 1 1 1 1 2 1 刘会洲 , 郭 晨 , 常志东 , 杨 超 , 李洪钟 , 陈家镛 (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摘 要:对国内外化学化工过程中纳微结构界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通过对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指出纳微结 构界面不仅是目前化学化工研究的热点,也是对化工过程传递规律新认识的基础. 提出从分子结构出发,建立多种数 学模型,从而有可能实现对化工过程中纳微结构界面的预测与调控. 随着结构、界面与“三传一反”关系的理论与计 算模型的确立,有可能建立过程工业装置设计、放大和调控的科学理论,化学工程科学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关键词:化工过程;纳微结构界面;预测;调控 中图分类号:TQ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8)04−0660−07 1 前 言 与生物分子工程的 Ducker 博士研究组[3]从胶体稳定性 和表面组织结构的研究出发,发现在室温下气液界面纳 结构和界面(表面)是物质的基本存在形态,而关联 米气泡(5∼80 nm)可以存在 1 h 以上,并在乙醇−水交换 这些基本物质单元并维持自然界呈现有序运动的核心 过程中纳米气泡具有长期稳定性,通过谱学和计算证实 是相互作用. 如在气固表面方面,Ertl[1]通过对哈伯−博 了纳米气泡存在的可能性(见图 2) ,利用纳米气泡改变 施合成氨工艺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成功测量了每 颗粒表面的疏水性质来调控水包油乳液的表面,提高传 一个反应步骤的速率和反应动能,这些数据又被用于更 质效率,为 CO2 吸附和转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及方 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反应过程的计算,不仅对基础研究, 法,也为实现温室气体有效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而且对工业模型的建立也极为重要. 由此证明了物质接 传质过程是一种伴随着流体流动和界面传热的物 触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运作至关重要,他也 质之间的复杂运动现象. 因此,传质过程往往受体系中 因此获得2007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在液固界面方面,中 [2]通过调控固体表面 纳微结构界面等多尺度效应的影响. 以精馏塔内的气液 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雷研究小组 传质过程为例,刘春江等[4]对一个大型精馏塔板效率进 的纳微结构界面,实现了对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性和亲水 行估算时发现,若采用传统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处理, 性的转换(如图 1 所示). 通过构建纤维表面的结构模型,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