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84张)创新
2.《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由材料中该朝设政事堂处理政务,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别管理军事、财政,推断这符合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明朝朱元璋时废除宰相权力,故A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工协作、相互制约,故B项错误;宋代的二府三司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与加强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角度2:认识科举制的进步性 材料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 【答案】 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的参政。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一、科举制的特点 1.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 2.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3.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 4.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废除。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1.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开、公平和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2.影响 (1)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3)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典例2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察举制。根据材料中“推举六名孝廉”等内容,可判断出这是在讲察举制,再结合“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可知,察举制存在裙带之风,易受到豪门贵族干扰,难以选拔出真正有才学的人,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察举制是一种由地方依据孝、廉标准向中央举荐人才的选官机制,其特点是自下而上,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错在“自上而下”。 【参考答案】 C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1.《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 ) 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由材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可知,东汉时期察举制不再仅以德作为选官标准,而是辅之以考试甄别对象,重视对官员文化素质的考查,故C项正确。材料仅提出了提高官员的素质,并没有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而采用的,因此B项不符合材料所述;材料中的“试家法”等并非指科举制,故D项错误。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2.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材料没有体现禁锢思想,故A项错误;隋唐科举制逐渐取代魏晋门阀制度后,出现了不问家世出身、以才学来选拔官员的现象,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对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以及相关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C项与题意无关;由下而上推荐人才是汉代察举制,故D项错误。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角度1:三省六部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