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泉州外国语中学 高中政治教研组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高二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题。本节课所揭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的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在: 第一、探索世界的本质、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识的关系,所以本课实际上是对上一课的延伸和继续。 第二、本节课所揭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论的范畴,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起点,只有深刻理解,牢固树立这一观点,才能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追求。 哲学的学习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小栏目、身边典型事例、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能够说出实践的含义;能够结合实例比较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情景导入 猜谜语,听《爱情苹果》的故事,导入新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明确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同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自然过渡到实践含义的学习。 通过猜谜、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1、实?践的含义 展示探究活动一: 请学生找出哪些活动属于实践,为什么?燕子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4、于丹利用电视媒介讲《伦语》 5、建设和谐社会 6、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人们自觉改造三观 8、航天工作者研制神州九号 在学生充分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图片、分解实践含义,了解实践的形式。 阅读课本42页找出实践含义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一 通过对图片事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实践含义,为下面学习实践的特征奠定知识基础。 2、实践的特征 展示探究活动二:嫦娥飞天图片 请问: 1、嫦娥一号研制成功需要那些要素? 2、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是否可以随意确定? 3、科研人员研制嫦娥一号和蜜蜂筑巢有何区别? 4、嫦娥一号能靠一个人力量研制成功吗? 5、古人的梦想为何到今天才能实现?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把实践的特征与实践的含义相结合理解,并强调三个特征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三者的统一性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通过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出实践特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展示探究活动三 想一想: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是天生就有的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没去过月球,但却有对月球的正确认识,你能解释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使学生区分认识的来源不等于认识的途径。 展示:想一想: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是认识的来源还是途径? 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便于学生自觉接受、理解、掌握。使学生加深理解,及时巩固。 展示考考你:你知道吗? (1)月球上有嫦娥和月兔吗? (2)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如何得出的? 展示辨一辨: 1、主观认识能否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2、客观事物能否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科学理论能否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逻辑推理能否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学生充分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图示进一步阐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想一想 1、何为正确认识?何为错误认识? 2、应该怎样检验认识的正误? 通过考考你使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通过讨论错误观点进一步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而突破难点。 展示图片:手机故事讨论:是什么推动了手机的更新换代?它是怎样推动手机更新换代的? 电话通讯服务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人们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说明人们对手机新产品的开发,研制目的是什么? 师引导总结概括“实践---认识----实践”。 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起学生兴趣,在探讨中自然而然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根本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归宿。而认识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不同的认识对实践有不同的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着重研究新农村建设问题。适应社会变化,从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对此作出全面部署,开辟了中国农村改革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