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 樟树市 经楼中学 杨生仁 经楼自古是块宝地,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神岭峰像是腾龙昂首欲冲云霄;萧江河恰似巨龙之尾环卫腹地,更像一条神奇蜿蜒的彩带。故有“藏龙宝地”之称。 据史料记载:经楼得名,始于宋代,于今千年有余。先传大禹治水时,寻孽龙一条,锁于经楼地界,不意孽龙挣脱,穿地逃走,遂成“萧江”。宋乾兴年间,临川县富商秦三郎(一说“聂友”)水路货运至此,卜知此地灵气,举家迁此,经营下埠,萧江一时繁盛。其所生五子,商贸之余,通读经史,乃建“五经楼”,四方玉昆金友汇聚,研经究学,名声远闻,达于朝廷,皇帝封五子为“文馆博士”,赐名其地曰“经楼”,经楼既立,(一说盛唐尚书令聂道茂在此传经办学,曾修“五经楼”而得名)文风殊盛。据传明代贤臣谢缙曾随皇帝南游至经楼,皇帝有“经楼好做金銮殿”之赞语。后来,五楼不知毁于何年何月,然经楼渊源深厚的人文历史,尤其好学之风一脉相承并影响后世文化。 尤其恢复高考之初,经楼中学曾与樟树中学、清江中学并列为樟树市(原清江县)重点中学,远近学子转至经楼中学就读,名为辉煌。撤高中后,初中部曾连续九年升学中专、师范、樟中人数夺农村中学之冠,号称“九连冠”。 正值建设和谐社会之盛世,寻根溯源,于2002年重建斯楼于经楼中学校园内,更其名为“藏经楼”,寓其“秉承传统,弘扬文化;激励后学,发展经楼”之意。 “藏经楼”不愧是经楼文化之源、文明之根。 一、独具乡土特色的采茶戏 经楼民间文化享誉四方。较有名气的是民国初年中林柯村柯万芝(1883——1950),他篾匠出身,曾拜临江花鼓戏郎刘善秀为师,先后编导过100多出民间戏,并练有顶帽自转、顶碗站凳、爬梯撒杂戏及轻盈如飞的矮子步;他召集戏苑好友下乡发展、指导各村戏团。后离开田园,戏演四方,在峡江县主办“四花四旦”演练班,把木偶戏和花鼓戏的唱腔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著名的《三牙崽锄棉花》、《顶烛怕妻》、《红绣鞋》、《耍金扇》等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直至后来还在我地传唱不衰,为清江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来高安采茶戏在我地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正因为我们经楼有这么深厚的戏剧文化底蕴,地方采茶戏像雨后春笋开遍经楼大地。至今还闻名一方的“扁担”戏团——经楼窑里采茶戏剧团就是传承了地方采茶戏的唱腔和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像古装戏《孙成打酒》、《十五贯》,最受群众喜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一些民间老艺人推陈出新,借鉴了萍乡调和高安采茶调,并吸取之长加与融合,创作出来了许多具有时代风采的优秀新作,像改编后的古装戏《孙成打酒》,法制宣传戏《村官治赌》、《劝妻》;展现农民奔小康的《山塘卖花女》等多部采茶戏深受群众喜爱。其中《孙成打酒》、《村官治赌》曾参加江西省农村地方戏演出比赛获得佳奖。时至今日,这支农民戏团在白根保夫妇组织领导下,还时常活跃在高安、丰城、新干等地,每逢后窑朝拜文化节,或其它村朝拜、村民办婚、寿好事还会邀请窑里戏团前来演唱庆贺。 二、佛道合一的经楼万寿宫 经楼历史上是佛教、道教等多种教会活跃的地方,曾建立了许多宗庙场所,较大的有万寿宫、太保庙、东狱庙。而经楼万寿宫规模、影响最大。相传晋代福主许真君(原名许逊,西山人氏)因平息水患除妖斩孼造福于民,功勋卓著,忠孝神仙普天福主敕赐,后曾被皇帝册封为“福主”。自明朝开始西山万寿宫建观宫朝拜得到了朝廷的公开认可,随之,佛道两家甚为尊奉。清初沿袭到经楼,繁盛于清中晚期(具体时间不详)。“经楼万寿宫”临立于萧江河西岸(毁于文革初期,原址在现经楼粮管所),主殿高峻雄伟,重檐朱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旁伴有楼台亭榭,还有高大的戏台,宽敞的场地,其建筑规模与声势仅次于西山万寿宫,名扬遐迩,居我省宫观之第二位。形成了瑞州、临江两府,兼及丰城等地的贸易集散地,成了当年人皆向往、尊奉朝拜的圣地。自晚清到解放初期,经楼出现过许多放木排跑江湖的生意人,据说就是受恩于福主,保佑了子民在外平安发财,他们在南京、无锡、芜湖等地都组建了同乡会(又名乡帮),每年八月初一都会相邀返乡朝拜,或携款捐资,如“万寿宫”后来的部分建筑、经楼的交通门户——萧河上的石拱桥、还有经楼通往水溪、窑里、中林的青石板路就有他们心系家乡的功绩。至今,经楼还有许多当年放排在外发迹后定居在南京、芜湖、无锡的子民后代(以水溪、经楼街为多),他们至今还保持和家乡联系。因许真君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一,民间就依次举行庙会来纪念这位福主。八月初一庙会之时,佛道信徒多会于此,四海商贾相邀云集,采风游玩者不失良机 ,可谓会如潮、人如蚁、货如山、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古镇那真是人声沸腾。再加上锣鼓丝竹、轻歌靡靡,酒肉脂粉,香风习习,庙会虽阑而人不静,酒已醉而人更迷,恍如置身于仙境。 古庙会店铺林立,张灯结彩,商品丰富,摊位拥挤、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