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 [ 2006-8-9 14:06:35 | By: 东风蕖寒 ]
?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这几年,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智慧的呼声不断高涨,针对企业老总办的各种传统文化讲习班之类的活动比比皆是。在企业家和经理人那里,时不时也传来运用传统文化解决管理问题的成功案例。但是,有一个前提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就是我们究竟要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什么。
传统文化包括的范围极广,读《老子》、《论语》固然是学习传统文化,看《三国演义》、《红楼梦》未尝不是,用《孙子兵法》、《曾国藩家书》的智慧驰骋商场是传统文化,用《周易》、相术甚至风水堪舆之类迷信手段辅佐经营又何尝不是?我们暂且把传统文化中迷信愚昧的一面撇开不论,即使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结晶,也有一个从中学习什么、如何选择、怎样进行价值评判的问题。
在我看来,目前对传统文化的倡扬,已经出现了某些误区。如果不注意,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对传统文化中兵法类读物的偏爱,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误区。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凡是讲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管理的,往往以《老子》和《孙子兵法》为主,文学作品则往往以《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为主。这种选择,本身就反映了一种倾向。说不客气一点,我们有许多人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的管理智慧,往往带有“权谋”甚至“厚黑”的影子。中国的典籍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喜欢《老子》和《孙子兵法》?《老子》固然有丰富的辩证法,但毋庸讳言,《老子》里面充满了权谋式的理智,仔细读它,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个睿智的老头,用他深邃而冷峻的目光,剥掉了形形色色的伪善,给人类社会还原出一个“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的蒙昧世界。这个蒙昧世界与丛林世界相比,奉行的是计谋和策略。如何以柔克刚,如何以弱胜强,《老子》给我们津津乐道的是那种玩世界于掌上的“术”。所以,有学者坚持认为,《老子》实际上是一部兵书。《孙子兵法》更是直接进入了战争领域,包括谋略、用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确实同商场有点相像。读这些,真的能提高管理水平吗?
至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民谚有“少不读三国,老不读水浒”之说。就是说,《三国演义》里有太多的权谋厚黑之术,辨识力不强就可能步入歧途。《红楼梦》的细腻情感似乎是商家不感兴趣的,而凤辣子的强悍和心计,甚至贾雨村的走门路和徇私情、平儿的忍辱负重、探春的精明强干,才是商家的榜样。没有人写贾宝玉的管理之道,却有许多人在王熙凤身上寻找管理诀窍,说明了以《红楼梦》为管理蓝本,实际上已经背离了小说原意。
这种偏差不能完全归之于文本,好的文本也有可能出现歪读。正如鲁迅讽刺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境遇那样,即使如四大发明,也有正用和歪用之分,罗盘是用来航海还是用来看风水,责任不在罗盘本身。《老子》里的正题是辩证和智慧,讲述的是世界根本之“道”,《孙子兵法》更是对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带兵的道德与不道德等等有精辟的论述。但是,我看到的文章书籍,只要涉及到管理,则很少弘扬《老子》《孙子兵法》的这些内涵,而是抓住其中的技巧性手段不放。倡导的是“术”而忽略了更为本质的“道”。这样学习传统文化,恐怕只能事与愿违。
要解决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什么这一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学习是“为人”还是“为己”的问题。《论语·宪问》中载,孔子曾感叹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代真正学习的人,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充实和发展;如今太多的人学习,不是为了自身的提高,而是为了对付别人。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学习都有目的差异。这种目的差异,集中表现为价值性和工具性的差异。只有“学以为己”,才能真正汲取文化中的养分,凡是“学以为人”,说穿了就是把文化当做工具性的敲门砖。当今世界,学习的这种异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比如,读学位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而是为了拿到个牌子;看书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而是为了找出对付别人的技巧。这种学习,也可能有一定成效。但却失去了学习的本质,所收到的效果也是买椟还珠而已。君不见,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被许多人摆在桌面甚至装裱悬挂,然而,郑板桥那种看穿世事的豁达磊落,在有些人那里却变成了装聋作哑的处世窍门。“难得糊涂”本来要与挺拔傲立的竹子相伴,在有些人那里却把它变成了任人践踏的车前草。
诚然,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发掘。但我们要强调,传统文化不是经营策略教科书,而是人格修养教科书。学习传统文化,应当从做人出发,做人比做事更为重要,更为本质。退一万步说,即使是做事,也必须以做人为前提。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于人格的养成。从技术的层面看,随着社会进步,传统的东西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但从人格的角度看,传统延续着民族的血脉。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从《论语》中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