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语、古诗、名人名言为背景的哲学.docVIP

以古语、古诗、名人名言为背景的哲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古语、古诗、名人名言为背景的哲学选择题的举例和分析 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解析:从试题提供的材料看,苏东坡知错是“后来”的事,知错的原因在于在不同地点——黄州见到秋菊落英。如果把“后来”与“黄州”转述一下即可说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B是最好的选项。 2、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 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中所梦 解析:命令自然与服从自然是对立又统一的,服从自然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必须服从自然规律,体现了唯物论;要命令自然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体现了辩证法,应选A。B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C强调的是外因对人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法的思想,D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未体现辩证法。 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图是指地图、图纸,是意识的东西,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实际而非主观,选B。 4、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解析:什么是辩证法?美和善是人的主观反映,并且美和善都是好的方面,不构成矛盾。B中的“登”、“临”是指实践,“知”是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中将“是”与“彼”等同,否认了事物间的区别,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光明”与“黑暗”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和对立统一的关系,相比较而存在的,选D。 5、(2000年全国卷)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解析:B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C是有神论,D体现了辩证法的变化发展的观点,A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神”即神灵,是无神论。选A。 6、(2001年春季招生政治卷)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解析:考查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认清中国国情和认清中国革命的问题,“认清”是主观,国情和中国革命是客观,即客观存在(中国国情、中国革命)与主观认识(认清)相统一的问题。题干讲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使主观符合客观,选C。 7、(2001年春季招生政治卷)“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解析:“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其意思是,社会是变化发展的,社会情况不同了,采取的政治措施也要相应地变化,哲学启示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选A。C也可以。 8、(2001年春季招生政治卷)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  B、  C、   D、 解析:“善者”和“不善”、“从之”和“改之”是一对矛盾,但二者之间并没有相互转化。是形而上学,选C。 9、(2001年春季招生政治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说明了这样的一个哲学道理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 C、事物会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