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生为本,谈教师“去自我中心意识”
——以北师大版《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为例
成都市簇桥小学 廖馨梅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隶属于“金钱”这个单元。笔者最近参加了四川省“国培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其间大家就这篇课文进行了现场教案设计。几十位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从不同角度切入课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父亲在文中起到了串联事件、转变儿子的作用,所以要侧重于塑造“父亲”勤俭节约、恨铁不成钢的人物形象;有的觉得母亲对儿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不应该忽视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学习;还有的认为这篇课文的主题是“爱惜金钱”,学生一读就懂,大可把时间花在表演课本剧上……每个老师的观点都代表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综合起来看,好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对教材的多角度深入理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立、含有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
但是,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在上面的这些观点中,充斥着太多的教师自我意识:“我”觉得父亲的形象值得挖掘、“我”觉得母亲的影响必不可少、“我”觉得文本很好理解……全都是建立在教师的角度、教师的立场、教师的思维水平上的。而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最应该受益的参与者——学生,却被忽略了!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是智慧的、理性的。“学生本身就拥有他自身存在的世界!”学生,无论多大年龄结构的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无论优生还是差生,对于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信息,他们都会而且有能力作出判断、分析和选择。鉴于此,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去除“自我中心意识”,必须在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首先想到学生,从儿童的视角去进行教学设计。否则,教师就是在“刻舟求剑”,其效果也就会“南辕北辙”。
《一枚金币》中有三个人物,其中“父亲”和“儿子”占的篇幅基本一致,两人身上肯定都有值得挖掘的地方。但是,一篇有多个人物的课文,我们为了保证课堂上线条的清晰,一定得确定出一个主要人物。那,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应该是谁呢?我们不妨想想哪个人物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收获。文中的“儿子”首先在身份上容易让学生有认同感,其次他对待金钱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由最初的好吃懒做,不在乎金币被烧,到后来发疯似的从火里抓一枚金币,这个变化是很能吸引学生关注的,所以显然应该将文中的“儿子”确定为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确定了,接下来就应该确定“主要事件“了。文中父亲三次扔掉儿子拿回来的金币,前两次儿子都笑了笑走开了,描写比较简略,第三次儿子的表现迥异于前两次,描写也比较详尽。我们很容易把第三次扔金币确定为“主要事件”,的确应该这样确定,但理由不是因为它篇幅长、描写详细,而是我们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哪次事件会让他们有所触动。前两次扔金币,儿子之所以笑了笑走开了,是因为金币是妈妈给的,他得来很轻松,所以无所谓,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学生很容易理解的,所以不用重点处理,以读代讲即可。而第三次扔金币,由于对儿子“当牛做马”的描写只有寥寥一两句,学生是不能理解儿子为什么做出从熊熊大火中抓金币这个近乎歇斯底里的举动的。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找到了他们的兴趣点所在,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以上思考变成具体的教学活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内容目标”,即学什么;二是能力目标,即在什么方面达到什么水平;三是活动目标,即进行怎么的语文活动。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阅读能力目标中适用于《一枚金币》的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三条目标都属于“能力目标”。我们在设计教案,安排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有清晰的认识,如何把“能力目标”转化成可以实施、操作的“内容目标”和“活动目标”。
文中父亲第三次扔金币,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其中“当牛做马”是一个很关键的词,它就是儿子做出从火里抓金币这个疯狂举动的原因。而关于儿子是当牛做马的经历,文本的描写却很简单:“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学生仅仅读这句话,是无法体会儿子的心情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儿子可能还经历了什么”,在交流活动中完善文本,丰富“当牛做马”的内涵。教师不要在此处浅尝辄止,儿子疯狂地去抓金币难道仅仅是因为干了很多活儿吗?当然不是,我们还需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当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儿子是什么心情,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烧”,烧的是金币,犹如烧着儿子的心,这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儿子外出劳作,经历痛苦与磨难的过程中,儿子的心理会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