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洪量:写《黄书》因种族歧视刺激创作.doc

作家张洪量:写《黄书》因种族歧视刺激创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家张洪量:写《黄书》因种族歧视刺激创作 指纹、血型等指标,都是人种划分的标准之一。图为张洪量5月13日现身上海,为大陆简体版《黄书》宣传造势。 张洪量在某处人类学博物馆前留影。 两年前,张洪量来过一次广州,当时是为“滚石三十”巡演站台,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提到过自己准备要出一本书,应该这两年就能弄出来。当时张洪量没有太详细讲述书的内容,只说他花了20年去写,这本书几乎涵盖了他整个音乐生涯。因此,让人下意识地把这本书归到明星自传的类别,以张洪量的才气和文笔,估计会比普通艺人自传的格调更高些,文学性更强些。 今年初,张洪量的这本书终于在内地发行,封面上大大两个字— 《黄书》,背景是张洪量一个昏黄的侧脸特写。粗略翻下内容,发现跟记者当初预想的张洪量自传出入非常大。这完全就是一本有关人类学的科研书籍,从黄种人的起源、面貌、体形特征谈起,一直到黄种人的音乐、艺术形态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等等,都有深入探讨。 看到这本书的人,估计都会有同样的诧异,印象中那个唱情歌很动人的“滚石歌手”张洪量,原来有着如此渊博的学识,已远远超出大众认为一名歌手可以承载的知识厚度。于是,张洪量的身影,立马变得高冷起来,俨然一位人类学的学者形象。 一直很好奇,张洪量为什么要研究黄种人的历史,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月初,学者张洪量带着他这本《黄书》到深圳宣传,南方都市报记者与他相约见面,畅谈起他歌手以外不为人知的一面。 采写:南都记者 黄锐海 实习生 刘玲玲 A 白天唱情歌,晚上成学者 他到底在研究什么课题? 研究由来从台湾到美国,种族歧视刺激创作 想知道张洪量为什么要写这本《黄书》,必须从20多年前谈起。他是1987年出道,推出首张专辑《祭文》,至今27年。而他萌发要写这本书的初衷,是1991年在纽约完成第四张专辑《有种》录制的时候,至今23年。也就是说,他完成这本历史学巨作的过程,跟作为歌手的整个历程几乎重叠。 二十年前,信息不发达,大众对明星歌手的了解,只能从他的音乐中获得。张洪量推出第二张专辑《心爱妹妹的眼睛》时,里面一首《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火了,从台湾红到大陆,从此,张洪量就被定格了“情歌歌手”的形象。 但即使在二十多年前,张洪量就已经不是一名纯粹唱情歌的歌手。他说,其实自己从小就很有民族意识,“我的第一张专辑《祭文》里,就有《中国的小孩》这样的歌曲,只是很多人没留意而已。” 1991年,张洪量离开台湾,去了美国纽约待了一段时间,原本是为录制一张新专辑,但这个陌生的国度却激发了他创作了另一张作品。“那个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比现在要严重得多,在街头上你随时都可以感受到他们歧视的眼神。” 张洪量说,和别的留学生相比,他属于比较敏感的人,所以对种族问题的感觉格外明显。于是,1992年,他在纽约完成了一张歌咏黄种人命运的专辑—《有种》的录制。主题如此高冷,推出后自然不会获得市场多大反响,但这张专辑却对张洪量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后,他就萌生了要撰写这本《黄书》的想法。 实地考证晚上的我跟白天的我不一样 当时张洪量不会想到,为了写这本书,足足花了他20年,直到2013年才正式面世,在台湾首发。 这20年里,张洪量在不断翻阅各种书籍,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他说:“晚上的我跟白天的我是不一样的,譬如白天我去参加演唱会,就是一个唱情歌的流行歌手,可是一到晚上,我可能变成一个学者,都在翻书,翻到早上五六点,就一直在想某一个历史问题。” 英国人贡布里希撰写的《简明世界史》,因为通俗易懂,颇为畅销,但这本书却成了张洪量口中的反面教材。“他这本书才花了一个月就写出来了,早上搜集资料,下午就开始动笔了,没有任何求证。譬如他写中国的部分,其实他根本没去过中国。他的问题就跟很多学者一样,譬如李敖,不走万里路,只读万卷书,就开始下笔。” 相反,张洪量为了写这本《黄书》,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实地考证。“譬如我写格林兰的黄种人,我就一定要去格林兰看看那里的人长什么样子,所有历史部分在我能力所及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去看一看。” 而一种求证,就是这些年间发生的新闻事件,这些资料也是张洪量拿来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成立的标准。“我的思维20年前就形成了,那些基本的东西我一再地检验,如果这20年来没有看到违反我之前定下的论调,比如说1+1=2这个定律,那我就会写进去。” 独立完成“非学者”去做“学者”的事 从搜集资料,大量研读各类世界通史,验证自己的思路观点,实地考察,再到执笔成文,这些都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张洪量说,他没有跟任何一个权威学者沟通。“我觉得跟他们谈完以后会失去自我,他们的权威性可能会导致我失去我的立场,因为毕竟我不是权威。恰恰相反,我的思想本身就是反权威。” 张洪量是台北医学院牙医学系毕业,199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