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显著成绩宋建林.docx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显著成绩宋建林.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显著成绩宋建林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显著成绩宋建林提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大力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方法和措施,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提升和改进。当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付出艰辛的努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成绩异彩纷呈的55个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汉族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独特人文精神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绚丽多姿,民族民间文化类型多种多样。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服饰饮食、岁时民俗、游戏竞技、民间信仰,反映着各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凝聚着各民族文化创造的珍贵价值;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故事、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工艺、传统手工技艺,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精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大力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国后,成立了全国性的民间文艺研究机构和民俗学会,并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分会,成为组织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学术领导机构;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普查和采录,在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方面,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史诗、叙事诗、神话和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的调查、挖掘、整理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创办学术刊物,出版了大批民间文艺和民俗学著作,特别是被誉为“文化长城”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志书”,保存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意识到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关注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提升和改进。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党和政府就组织民族工作者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等进行普遍调查,发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展览,为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许多工作。1954年,全国性的民族调查、识别工作开始。在取得初步成果后,1956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1000多名民族工作者和专业人员,分成16个调查组,对全国范围内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状况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调查研究,搜集到数千万字的调查资料和一批宝贵的民族民俗文物。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为了编写《少数民族简史》、《少数民族简志》、《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前往16个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为了完成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和文学概况丛书》,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纷纷前往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民间文学和民俗风情的调查采录。通过对全国各少数民族的普遍调查,发掘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搜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俗资料,写出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做出贡献。例如,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编印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社会调查》(1957年)和《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编印的《贵州省黔东南舟溪地区苗族的生活习俗》(1963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印的《蒙古族简史》(1963年)和《蒙古族简志》(1963年)。在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过程中,还拍摄了《黎族》、《佤族》、《大瑶山瑶族》、《赫哲人的渔猎生活》等一批民族民俗纪录片,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影视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中断的民族民间文化的调查、整理和展览工作,在新时期也得到逐步恢复和开展。例如:从1979年开始,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用两年多时间,对云南省泸沽湖地区进行深入的民族调研,共征集普米族、纳西族等民族及摩梭人的文物和生活器具500余件。1981年5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全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共展出民族民间文化生活用品和民俗工艺品近3000件。1982年5月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的“民俗品物展览”,分为“岁时风俗习惯”、“传统的幸福观念”、“民间工艺美术”三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