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内部管理系统.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学校内部管理系统

构建学校内部管理系统 作者:草根校长 闫广超 校长负责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仅仅是解决了学校神经中枢问题,要使校长的各项指令迅速准确的得到贯彻执行,还必须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构建起学校内部科学、严密的管理系统。 (一)传统中小学组织机构 1、“校长——教师”模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基层中小学一般规模较小,中学超过双轨的学校不多,小学多是单轨制,不少小学都有复式班,规模更小。校舍简陋、设施设备缺乏,学校几乎没有什么财务需要管理。那时的学校组织机构极为简单,领导职务仅设校长1人,直接面对教师实施管理。校长一般也不是专职,都兼任一定的教学工作。有的规模稍大的学校还有会计1人,协助校长管理后勤工作。会计也由任课教师兼任,不设专职。 2、“校长——主任”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事务工作也逐渐增多,很多中小学开始设置“教导主任”一职,负责教学、教研及学生管理。校长的职责主要是师生的思想教育。校长一般仍不是专职,大多兼任某一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其内部组织系统图示如图(一)。 构建学校内部新的管理体系 3、“校长——副校长——主任”模式 八十年代中期,正值农村中小学逐渐进入入学高峰期,学生逐年增多,学校规模日趋扩大,学校事务空前繁忙复杂,各种会议、检查日趋频繁,校长、主任应接不暇,于是大多数学校开始设置副校长,并成立教导处、总务处,教导处、总务处各设主任1人,从而形成“校长——副校长——主任”三级管理体制。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与校长、书记一起构成校级领导;主任退居中层,是校长决策的具体贯彻执行者。虽然上级主管部门一般提倡校长担任一定量的教学任务,但大多数学校校长不再兼课,成为专职校长。不设党支部书记的学校,共青团或少先队工作归教导处管理。其内部组织系统图示如图(二)构建学校内部新的管理体系 4、学校内部三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在“校长——副校长——主任”三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很多学校因地制宜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知名教育家、老校长段力佩先生八十年代曾在上海育才中学尝试过“二委二处”学校管理体制。“二委”即指思想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研究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的思想教育和教学教研等方面的管理(其实大致就相当于传统上“教导处”的职责);“二处”是指教务处和总务处,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务、总务方面的大量日常事务性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段力佩校长又将教务处和总务处合并为校务办公室,这样就又形成了“二委一办”的管理模式。 但是,上海育才中学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响应与推广。更多的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中学还尝试把教导处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政教处和教务处。政教处负责管理学生德育和招生,教务处负责管理教学。这样就形成了校长领导下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三处并立的局面,每一处都任命有副校长、主任。这是当前中学较多采用的学校管理组织系统(如图三)。有的学校还成立有科研处(或教研处)、校长办公室、保卫科等机构,有的学校的政教处仍叫做教导处。构建学校内部新的管理体系 (二)推行年级制管理 1、传统管理模式适应规模较小的学校 传统的学校内部管理,主要划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教学线,即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一条是教育线,即校长——主管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其中教研组和年级组是两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管理核心。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这样的管理体系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值得商榷的是,这种小规模的学校,既设置了主管主任,又设置主管副校长,是否必要?叠床架屋,除了增加了管理层次,延展了管理跨度外,还常常会使中层主任处于一种尴尬境地,缩手缩脚,难以放手工作。很多副校长作为校级领导,很少亲历一线,他在校长和主任之间,经常起到的只是一种上传下达作用,有工作交待给主任,有功劳包揽给自己。并且副校长与校长职位距离较近,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而主任作为中层领导,面对一线教师的管理,又缺乏必要的权威和力度,容易和稀泥迁就教师。因此,副校长和主任合二为一或保留其一,也许更能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率。 2、规模办学呼唤年级制管理。 近十几年来,规模办学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的发展趋势(当然学校规模膨胀过大是否科学尚待探讨),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更是突飞猛进,发展迅速,一个年级十几个班已是常见的现象,多的甚至达二三十个班,一个年级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学校。伴随着大规模学校的日渐增多和扩大,学校的管理体制也必将会引起深刻变化。 在较大规模的学校面前,传统管理体系暴露出明显的弊端。集中的表现就是:领导层次太多,管理战线太长。不论是各职能处室还是主管校长主任,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全校各年级,管理幅度过于宽泛,政教处几个人要面对全校几千名学生,教务处几个人要面对上百名甚至几百名教师,因此很难谈到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即俗话所说的“管不过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