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基本问题的起源 ◆灵魂问题 远古时期,人们不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因而不能解释梦和死亡现象,以为人体之中存在能够脱离身体的灵魂。这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认识问题 即思维把握到的事物与事物本身之间的关系 问题。罗素把它概括为:“两张桌子”的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即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世界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主观唯心主义 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客观精神看作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一切事物都由它演化产生,并最后归结于这种客观精神。 作为思想家,唯心主义者为什么违背常识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先有人后有自然界? “逻辑在先”与唯心主义 第一,从事物存在意义上说 柏拉图的理念论 理念即某类事物中的一般本质。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理念是人们认识的对象。理念 第二,从认识意义来说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人类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为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可能,主观与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片面地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过程的某一阶段绝对化则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②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能否被人所认识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派别。 ◆可知论 主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 把思维与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认识的,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 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之后,还必须回 答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 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这两种不同回 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1)辩证法(dialectics) 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即一种揭露谈话中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的是对象自身的矛盾,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 源自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这部著作研究的是经验之上的终极实在,也就是本体论哲学。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 黑格尔认为以往的形而上学蕴涵着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这一用法被马克思主义所继承。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共同特征是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泰利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得失: 1)开始用自然本身的原因而不是神或超自然的原因来说明自然现象。 2)关于本原问题的探讨意味着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各种现象的感性认识,而企图探索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统一性。这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巨大进步。 3)朴素性。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因而把个别当成了一般,混淆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可能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也很难说明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4)直观猜测性。 这些结论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运用思辨的方法得出,因而缺乏科学的根据。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