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山水册页.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阳山水册页要点

作者简介: 刘燕成,男,苗族,贵州省天柱县人,2004年7月于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中职师资)专业毕业后考入省直某单位工作,业余喜欢散文创作。作品散见《民族文学》《延安文学》《贵州作家》《岁月》《雪莲》等。公开出版散文集《遍地草香》、《贵山富水》、《月照江夏韵》等。曾获贵州“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散文类一等奖,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新锐奖),全国孙犁散文奖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阳市作家协会第七届理事,贵阳市云岩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现供职于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贵阳山水册页 □刘燕成(苗族) 观风山 刚入冬,观风山就变得蜡黄蜡黄的了。抬起头,透过办公室那宽亮的玻璃门窗,就可看见它那黄色的肌肤,转变得亮亮的,润润的,从山脚一直到山顶,渐次铺层开来。偶尔也可以遇得几只体肥的山鸟,乌黑的羽翼,电一样闪过窗外,待得抬眼细看,便只见那细黑的影儿,次第黏贴在了观风山岭的光枝桠里,默不作声了。 冬日里,我特别的懒,妻常常骂我像一坨磁铁,黏着板凳儿,黏着书本儿,或黏着电视电脑,就是一整日。然而,观风山是一定要去攀豋的。再大的风,再大的雪,都改变不了我的这个习惯。我至今也说不清这个中的缘由。不知道是观风山距离单位和距离家都很近之故,还是山上习习的冬风带来的刺骨的激情,抑或是那白雪皑皑的山景之诱惑。似乎是在于这些,又似乎都不是的。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山里娃,我打骨子里喜欢大山。 观风山当然是算不得大山的。这山亦本是无名的,皆因后来的雅士们,依了山貌,或是个人兴趣爱好,给山取了名儿,让后人记之。观风山虽名字柔媚好记,但山貌不得想象的美,也非险峻危峡那般的教人惊心动魄,至多算作丘陵一座而已,矮矮地,圆墩墩地,屈身挤在繁华的城南高楼之间,想知道它,都难。后来,我于无事之时翻看闲书,在《贵阳府志》里惊喜地读到前贤毕三才的《观风台碑记》,方才知道这山名,真是雅士们随性泼墨而写下来的。置身这矮圆的山岭之巅,向东望去,看见的是一岭细瘦的栖霞山和满岭儿裸露着灰白色喀斯特巨岩的铜鼓山诸山岭,在干冷的北风里,默默地站着;往西望去,便见得西岩高耸,俨然一座危崖绝壁。俯身下望,便可见得这山岭脚下,一条漭漭奔腾的长河,撕裂了两岸瘦薄的冰面,蜿蜒远去。这就是贵阳市民称之为母亲河的南明河了。此正是“山势皆从北来,折而东;两江磅礴而来,大汇于城南之渔矶”的写照。河畔上,是黔地最高党组织机构中共贵州省委,以及,散落排列的各类产业厅局单位,包括我现今供职的水利厅在内。冬日一到,河岸上的杨柳,早早就褪掉了秀长的绿发,余得一身瘦弱的柳条儿,倒映在水里,风一过,便惊起满江水波来,随着河心的浪涛,奔涌而去了。冬日的骄阳暖暖地照在南明河上,爬上了窗台里来,我一日的工作便就开始了。大多时候,因琐碎的公务裹身,便忘了河畔那端的观风山,这样的次数多了,便会情不自禁的想,那山那树那风景,怕是更清冷更寂寞的了吧。 冬日的风,是最不讲情面的。山岭上,先前还略带绿意的林间野草,几日不见,便就被冬风蹂躏得枯黄的不成样子,软趴趴地,东倒西歪地,吹得遍地都是。先前那还挂有几皮鲜红的秋叶的古枫,现在却只剩得光秃秃的冷枝条儿,硬挺挺地撑在头顶。老树身上披着的横七竖八的枯藤,更是扰乱了这一冬寂冷的山景,倒是岩缝里阴悄悄露出半边脸的山鼠,在心里添增着一阵又一阵暖意来。我想,这观风山的语言,这大山里的情和爱,怕就是这些细微的、不起眼的物事组成的。如若那开山的先贤,他们之于斯山斯地,一定是心怀敬意的。 假若,时光倒转到明万历年三才先生的那个时代去,这冬日里的观风山,一定是若同今日一样的瘦小,谁叫它的脚下,是渺渺荡荡远去的南明河呢,又是谁叫它,置身于繁花似锦的城南闹市中央的呢。自小,我就听得老人们讲,再高的山梁,在水的心里,在江河的眼里,都只是一个小小的倒影而已。这样想,这山便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好在三才先生之流的父母官和雅士们,并非因这山的娇小而有半点嫌弃之意,反而,邀朋约友,屡屡登山细访细看,硬是在这瘦矮的山尖,树起了一房小小的亭台来,且满怀激情地,立碑撰文记之。遥想一下,那时那景那情形,该是一种怎样的欢乐。有时候我会傻傻地想,倘若没有先贤对这山岭的无限钟爱和无数次的歌吟,这山就一定是一座世俗之山,一座文盲山,一座没有生命的山。我倒是要为这一岭淳朴简约的冬景,感到庆幸起来了。细细地屈指一算,这灰飞烟灭四百多个冬,水一样流走了。三才先生再也不会知道,四百多年后的今冬,我一次又一次寂寂地踏着前人的足迹,一个人来到山下,一回回仰头望山,发现这山并非若心里想象的那般娇弱到心痛。映入眼帘的,是苍茫挺拔的古木,是蜿蜒而上的林间山径,是一岭蜡黄静寂的山城冬景。在幽静的山道两边,古柏的翠叶成为这一岭冬景的点睛之笔,唯独那舶来的梧桐,邀约似的,裸着身子站在半山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