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强化上课课件
九品中正制 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903年请求废科举 * Ⅴ、汉至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沿袭皇帝制度 二、限制相权,加强皇权 (I)西汉: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与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内朝) (II)唐:①三省六部制;②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Ⅲ)两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散宰相权力 三、建立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制 (I)两汉: 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设十三州部和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 (II)汉以后:历代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 四、选官制度的改革 (I)世官制: 西周、春秋战国、汉初部分实行 下页 (II)军功爵制:战国时秦国为典型。(人物史P4历史纵横) (III)察举制 目的: 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经过 (I)汉武帝时正式定制 (II)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评价 作用: 相比于世官制,是一种比较进步的选官制度,为统治阶级选举了大批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局限性:(P15) (Ⅳ)科举制 目的: 打破世家大族官场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时: 隋唐至明清 评价 作用 局限性 下页 地方行政机构 秦朝: 郡、县制 汉朝: 郡国并行制 唐朝: 道、州、县制 宋朝: 路、州、县 元朝: 行省制度 路 府 州 县 明朝: 清朝: 承宣布政使司(省) 道 府 县 省、道、府、县 历代地方行政机构 五、建立一套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 州、郡、县制 九品中正制图 九品中正 魏晋南北朝时保证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仍保持曹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下页 《晋书》:九品之制开始“犹有乡论余风(指根据德才评定)。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官品决定人品和门第高下,门品决定官品,形成少数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州刺史作为监察官的职责:六条问事 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陵弱 二、二千石(郡守)不奉诏书,侵渔百姓 三、二千石风厉杀人、怒则任刑 四、二千石选署不平 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事、请托所监 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汉武帝元封五年(BC106),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六百石刺史一名。 州的设置 2年 (汉昭帝时去世) 田千秋 1年又2月 下狱腰斩 刘屈氂 12年又2月 下狱死 公孙贺 8年又3月 去世 石庆 2年又7月 下狱死 赵周 2年又10月 畏罪自杀 严青翟 3年 畏罪自杀 李蔡 2年又4月 去世 公孙弘 7年又6月 免职 薛泽 3年又9月 去世 田蚡 3年又8月 免职 许昌 1年又2月 免职 窦婴 任职时间 离职原因 姓名 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4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 下页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建立中朝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返回 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帝)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期闻政事。 ――《汉书; 刘辅传》 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1)从材料来看,唐太宗是如何看待设置丞相一事的?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2)据材料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3)为此,唐太宗在中央官制上采用了什么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下页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