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青海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宋明理学
2016年青海单招历史模拟试题:宋明理学【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2:“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3:《朱子语类》:“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的这段话A、揭示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B、以封建正统观念分析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原因C、认为曹操和孙权不能成就霸业D、揭示了刘备能够复兴汉室的原因4:《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5: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学,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这位古人应该是A、李翱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1分)为什么?(3分) (3) 材料三和材料四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分) (4) 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2分)7:(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5分)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3分)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8: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9: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家训与家风”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