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供给如何引导和创造需求.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给如何引导和创造需求.pdf

l = I1 J l rrH I 、 供给如何 引导和创造需求 张颢瀚 张明之 内容提要 供给与需求关系结构性失衡导致了现代社会化生产过程的不畅;供给与需求是一个 问题的 两个不同方面的反映;供给与需求的统一于再生产的过程之中;供给侧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主 要方面;投资是改善供给侧结构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 供给 需求 结构均衡 供给侧改革 张颢瀚 ,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教授 210004 张明之,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 210003 一 、 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错位割裂了现代社会化生产过程 恩格斯在 “天才”的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描述竞争时提出:“需求和供给始终力图互相适应, 而正因为如此,从未有过互相适应。双方又重新脱节并转化为尖锐的对立。供给……和需求永远不 相适应”。尽管是 “一种达不到 目的的永恒波动”r-,但 由价格机制来调节和引导供求关系。自英国工 业革命以来,供求关系的力量对比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总量失衡到结构失衡的演变过程,而科学技术 发展及其带来的制度变革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主导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尚未充分发展,物质和文化产品的供给还 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卖方市场背后折射的是供求关系的总量失衡,即供给在总体上落后于 需求。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大批量生产模式成为解决失衡的主要思路,依赖于低成本的要素投入和 政策红利。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购 买力得到很大释放,社会总产出与总需求在统计意义上的数量距开始逐渐缩小,但又产生了新的不均 衡,即供求关系的结构失衡。 供求关系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 12 ·201711江苏社会科学 经济转型与经济管理 一 是商品和服务供求结构失衡。马克思认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在于:后者把产品当 作活的个人的生活资料来消费,而前者把产品当作劳动即活的个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的生活资料来 消费。因此,个人消费的产物是消费者本身,生产消费的结果是与消费者不同的产品。”Ⅲ从生活消费 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人均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无论是对商 品的质量、款式、性能,还是对消费的样式、渠道、体验 ,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者无法适应和把握这些变化及其趋势。从生产消费来看,由于最终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会 造成上下游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错位,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或服务并不总是能够在质量和 规模上实现市场出清。这意味着至少有一个生产或服务环节出现了过剩,进而可能堆积成产能的过 剩,既影响再生产的Jrl~ jl展开,也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持续性。 二是产业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博弈的结 果,同时也是引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供求关系由价格机制调整,而价格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由价 格机制引导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至少包含三层经济学意蕴: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力是因供求关 系变化而导致的不同产业部门、同一产业部门的不同环节获利能力的变化,即 “竞争使不同生产部门 的利润率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下降后能否获得超额利润;资源流动是对即期价格显示 的滞后反应,资源流入形成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因而单纯的价格机制作用的后果是强化产 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状态是长期资源配置的结果,其存量资本结构很难通过价格机制所 直接作用的增量资本流动而发生实厨眭改变。 三是就业结构失衡。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关联,通常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的节奏,并且具有 很强的粘滞性。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所依赖的分工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专业、更具有技术含量, 诸多劳动岗位之间的变换会遇到较强的技术、熟练程度等限制,造成大量的普通劳动岗位出现就业竞 争激烈的现象。尽管随着劳动力市场发育成熟和传统体制性壁垒的松动,为劳动力的跨区自由流动 创造了条件。但事实上,就业岗位与劳动者技能的结构性错位依然存在。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均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