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式爸爸缺少了一种温存亲昵
中国式爸爸缺少了一种温存亲昵 达州高三学生小斯(化名)在高考结束后写下千言“绝命书”,跳江自杀了
小斯的父母认为自己也算爱孩子,谈不上什么虐待;小斯抱歉自己情商低,感觉不到爱,或者说感觉到的不是爱;小斯失联之后,组织搜寻的达州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队长杨建军认为“实际上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我们旁观者更是普遍认为,孩子你都高三了,即使父母是祸害,你一上大学,不就摆脱他们的“魔掌”了,用得着以自杀的代价进行抗议么?
先不说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小斯的个人感受,先说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共性――当然也可能谈不上共性,仅是我个人的发现而已
我发现,5岁左右的孩子都是哲学家,这个时候他们开始考虑生死等哲学问题,甚至直通通地问父母,死是什么。当他们大约明白死是什么意思时,他们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让自己长生不老――这点倒是跟人类的早期一个心结。至少我们中国的古代时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人人想着长生不老,所以才催生出一个道家及道家养生来
直到今天,中国人还特别迷信一些走火入魔的保健大忽悠,也仍属心智不成熟的表现。我清楚地记得,儿子5岁时有一天直接以命令的口吻告诉我:妈妈我要喝乌龟老鳖汤!我听了非常诧怪。没等我愣过来,儿子后半句出来了:我想长生不老!
我听了,差点笑瘫。我回儿子的是:你娘个脚(女闺蜜逗我儿子的开场白,后来成了我跟儿子说话的开场白。儿子小时候非常喜欢我这种开场,因为他不能骂我,认为他娘自己骂自己,也算替他报我的管制之仇,一乐也),你娘这么老了,都没想到长生不老,你才多大,就考虑这个问题。放心吧,不用喝老鳖汤,就活得很长呢……
儿子的生死哲学,就这样被我谈笑间灰飞烟灭了。不过后来(还是5岁时期)他又关心过鬼的问题,并且半夜醒来惊呼“妈妈有鬼”。当时老公不在家,我与儿子各在自己房间睡,一句有鬼着实吓得我不轻,但我是妈妈,绝对不能在儿子面前表现出孱弱来,于是我跑到儿子房门口叉着腰大声喝问“鬼在哪里”?儿子说“在门后边”,于是我一脚踹向了他的卧室门,并且嘴里骂着“哪里来的鬼吃我一脚”。儿子被我逗乐了,之后再也没跟我闹过鬼
说这么多是想说明,孩子们5岁左右,其实是人类初心,对生死及鬼神,有莫名的惊恐意识。等到了15岁左右,孩子进入青春逆反期,他们更明白地知道生死是什么意思,并且哲学上不再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疑惑,但是另一个问题则来了:他们开始怀疑生活本身。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即使孩子生活很幸福,即使孩子父母很爱孩子,但孩子成长中的这种必然的青春之痛,决定了他们会怀疑一切,怀疑亲情,怀疑友情,怀疑人生,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内心里都是虚无的,认为人生几无意义,早慧点的,会更一步怀疑自己就是父母一时欢愉不负责任的产物、光宗耀祖的替代、养老的工具……等等
据我的观察,孩子的青春逆反期,有四种节奏:来得早去得早,来得早去得晚,来得晚去得早,来得晚去得晚。相形之下,来得晚去得早,应该是最佳节奏。父母与孩子相对烦恼少些。来得早去得晚,则是最烦人的节奏了。它意味着,孩子的青春逆反,活生生地被拉成了拽面,痛苦而绵长
如果你用心一些,这个时候孩子的手记(如果孩子写手记的话)主题也都是生死问题,但与5岁时的忧死完全相反,这个时候却是忧生,孤单寂寞什么的,全来了。我儿子初三时的手记里,就有一篇《一个人的孤单》,应该是15岁孩子都有过的心境:“孤单似雪,寂寞如月,一个人呆呆坐在乒乓球台上,想着昨天,哼着歌曲,不知何去何从。一上午看了六本杂志,如过眼烟云,没有记忆,没有思考。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被摔坏的P4发呆,乒乓球台的一边搁满了作业、杂志、课本或古文,另一边则布满灰尘,我以指为笔在上面写了大小不一的文字:孤单、我、魔法、太平洋、灵魂、末日……”
说实话,看儿子的手记时,我也被这种文字与心境惊得一颤一颤的,并且深切反思自己对孩子关爱不够呵护不够,但同时我也明白,再关爱再呵护,这种心境也是小小少年必经的路段。用我老公的话,成长之痛!
个人感觉,小斯是个孤单寂寞内向懦弱的孩子,而且他的青春期明显是来得早去得晚那种节奏。这不但对孩子要求高,对父母要求更高――就是在孩子最敏感最脆弱的青春期阶段,父母如何呵护之、温暖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小斯从小到大都处于父权的严重阴影之下,甚至在同学面前,都不耻于表达:我爸来了,快跑
我们现在的社会,特别是由于女权意识的觉醒、女权运动的矫枉过正及女人所特有的矫情,所以相对来讲,对于夫权的控诉与防范还是比较能赶上趟的,甚至有些层面我认为都走得过远了
但是对于父权,特别是孩子们的失声、孩子们不掌握任何资源(连女人能掌握的身体资源都没有,说不好听的,孩子们只有生命资源)及青春期孩子故意要装的成人气质,导致他们轻易不会向外界诉冤。说句不好听的,不是在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