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_省略_的生产性保护_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_丁智才.pdf

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_省略_的生产性保护_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_丁智才.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_省略_的生产性保护_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_丁智才

《云南社会科学》2013 年第5 期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No.5,2013 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 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 ——— 以壮族织锦技 艺为例 丁 智 才 (华 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决定了少数 民族非遗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的重要路径。手工技 艺类非遗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更容易市场化、产业化。但在实践中,“保护”与“开发”仍是个不易协调的难题。壮族织 锦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壮锦、绣球的生产性保护折射了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产业进程,对其考察可管窥当前少数民族 非遗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与困惑,从中亦可尝试探讨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 关键词:民族文化产业;少数民族非遗;生产性保护;壮族织锦技艺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 (2013)05—010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 和问题。本文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管窥传统技艺类非遗 是近年来学界争议较多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保护与开 在市场化、产业化实践中的困惑与抉择,从而探讨民族地 发的矛盾冲突尚难以协调。非遗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 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良性互动的可 特色,少数民族非遗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 能。 神特质,具有深刻内涵和特定审美意义,折射出特定的民 族文化心态,其保护和开发更值得关注。作为后发展的特 一、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内生互动性 殊区域,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需求比发达地区更 迫切;而包括少数民族非遗在内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又决 1. 少数民族非遗是 民族文化 产 业发展 的重要 差异化 定其文化产业的差异化路径。生产性保护使少数民族非遗 资源。 再次进入市场,为其生存发展提供驱动力,也给其有效保 当前,“文化产业以独特的生命形态和创造力深刻地 护带来新的挑战,从中更可看出非遗产业化过程中的机遇 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文化面貌、生态结构和生存方式” 收稿日期:2013 -06 -27 基金项目:本文是 2012 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研究”(项目号 :12XMZ057)、 2011 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文化现代转型及产业化发展研究”(项目号 :201103YB1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智才(1971 ~),男,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 中心博士研究生,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 学院教授 。 100 [1]。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发展战略也将面临重大转型,文化发 没有保护,难以发展;而没有发展,保护也就失去了重要意 [4] 展目标因此将发生重大变化。民族文化将不再仅仅是保护 义。” 少数民族非遗作为濒危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可持续 对象,而是重要的经济发展路径,成为带动全部经济活动 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把非遗资源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 的综合发展目标以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 文化竞争力,赋予它自我发展的能力,保护和发展才能形 文化要进入国际主流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市场途 成源头活水的良性循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 径,这是一条被认可的途径,也是市场经济下最可行的途 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明确指出:非遗保护工作要体 [2] 径。” 产业化既可以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现“经济和文化发展互补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整合和创新,更可以促进民族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七条这样阐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述:“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