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清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正文定稿).doc

浅析晚清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正文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晚清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正文定稿)详解

浅析晚清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姓名:周燕 指导教师:黄英) 科举考试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教育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止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多年,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自科举建立时起,就存在一些弊端,也招来很多批判,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八股取士确立以后,士人的批判浪潮更是迭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发生在封建社会最高决策层的六次争论或改制”。争论的结果是科举考试数次被废,不过少则几年,多则三十余年便重新复活。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政府腐败无能,科举制自身的弊端日益暴露,再加上其考试内容已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严重与国际脱轨,国内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的呼声不断高涨。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采取改革、完善科举制的建议,终于在1905年9月2日正式下诏,宣布废除科举,“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亦即停止”。至此,在古代中国社会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终于走向了它的末路。本文是对科举考试制度在晚清时被彻底废除的原因、过程以及对我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 晚清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原因 科举考试制度从创立以来就表现出很多弊端,在康熙时期还曾下令废除八股文,可不久又被迫恢复。虽然许多有识之士深刻感受到了科举的不可行之处,但是仍然无法动摇其根深蒂固的地位。可到了清朝末年,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却走到了它的尽头。这其中有科举制自身的弊端不断暴露以外,也和当时那个时代紧密相连。 (一)自身原因 1 封建制度的腐朽 我们所说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是封建科举考试制度。而自从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建立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带有严重保守封闭色彩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根深蒂固。这将导致整个封建王朝对外面的世界孤陋寡闻,只活在自己的天朝上国里。可是鸦片战争一声巨响,打破了作着天朝美梦的清王朝,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打开,西方列强入侵,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对封建体制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就像有学者所提出的:“科举制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而铲除腐败,吐故纳新,不断行自身改革,所以最终被历史吞没。”因此可知,晚清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 2 考试内容的落后,文体形式的僵化 科举考试内容一直是注重《四书》《五经》,注重儒学之道,长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之下,培养出来的只是引经据典的行家,驯服、愚忠的官员。而统治者却正是靠着这一点,以图自己的长治久安。而在科举制度后来的衍变中,也表现出考试文体的走向极端,严重偏于形式化。我国古代对科举考试的文体有着严格的要求,较为突出的表现是自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八股取士制度,这对明、清文风的影响很大。如有学者在提到的:“破题、承题、起讲、领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成为考试文体的定制,非八股文章一概不录。更甚者,连有文字笔画错误的好文章也不能录取。”内容何其陈腐,程序何其僵化!因此八股文文体成为了科举制度被彻底废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科场舞弊甚多,公平逐步丧失 科举考试制度从一开始就存在考试的不公平性,特别是到了晚清时期,科场舞弊之风盛行,扰乱了正常的录取秩序,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许多有才华才能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出身卑微、来自寒门学生,即使拥有满腔报国的热情,也只能哀叹报国无门。有书中写到:“清朝末年,安徽的科举考试同全国各地一样,舞弊之风盛行,诸如顶替、通关节、联号等作弊手段,无奇不有。”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则只需花钱就能买到秀才、贡生、举人的资格,而无需参加科举考试。这种乱象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科考长期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的弊端,虽然各朝各代也曾采取过相应的完善措施,可效果一直不明显。透过科场舞弊,表现出的也是科举考试制度衰亡的迹象。 4 捐纳成灾,公平丧失殆尽 由于晚清西方列强的欺凌以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的威胁,晚清清政府恩荫特权、捐纳制泛滥,使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荡然无存。甚至出现了“无官不捐纳,无人不能捐纳”的卖官鬻爵之风。许多有识之士根本无法通过科考而入仕为官、为国报效,而科考选拔出来的大都是一些毫无学识,只知挥霍的慵懒之人。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功能已存在很大的危机。 上述诸因导致科举取士公平择优尽失,是科举制最终走向覆灭的主要原因(二)外在原因 1 国门被迫打开,统治者急求救国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现代文明冲击着中国,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使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领域出现了起了急剧的变化,使清王朝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看到了自身的封建落后。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求变的人士越来越多,求变的呼声日益高涨,清朝统治内部和地方有识官员,也都积极寻求救国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