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2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必要性,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与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领会对外贸易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掌握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特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对外贸易在中国国民经济不同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 (一)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 (二)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 (三)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 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国营对外贸易的建立时期(1950—1952年) 国营对外贸易的发展非常迅速。1952年国营对外贸易额比1950年增长了1.3倍,国营对外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1950年占66.8%,到1953年已上升到90%以上,占了绝对优势。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主要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对原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5年) 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对外贸易也脱离实际,出现大幅度波动。 (四)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是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国民经济遭到重大破坏,对外贸易处于停滞状态。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 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 表1-1 中国对外开放进程表 出口商品战略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及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做出战略性的规划。 一、“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年 ) (一)背景 “六五”计划时期,根据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都还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我国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出口商品战略。 (二)内容 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出口; 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 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 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三)成效 我国出口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初级产品比重有所下降,制成品比重有所上升,但初级产品和粗加工制成品仍占较大比重。 二、“七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年 )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初级产品贸易趋于萎缩,初级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43%下降到1989年的27%,而制成品贸易增长却在加速, 市场份额提高。 (二)内容 我国在“七五”计划中提出了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 一是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二是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到“七五”计划末,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比重由1985年的49.4%上升到1990年的74.5%。这说明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结构转变目标,即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 三、“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年 ) (一)背景 进入“八五”计划时期,从国际市场贸易量来看,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项目建成投产并开始创造效益。 (二)内容 逐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个转变,即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努力增加附加价值高的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鼓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出口。 (三)成效 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七五”末期的25%下降到1995年的14.4%,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七五”末期的75%上升到1995年的85.6%。其中机电产品逐步取代农副产品及资源性商品的地位,成为出口的支柱产品。 四、“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年 ) (一)背景 进入“九五”计划时期,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仍在迅速增长,其中尤其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从国内因素分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仍以粗加工、低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商品的总体竞争力较弱。 (二)内容 我国在这一时期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 (三)成效 在“九五”计划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