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邵大理 聆听了一个学期的人文精神和管理的课程,学习和了解了很多有关人文类学 科的知识。这其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论题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同 时也引起了我的长久思考。以下是我结合所学习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我对中国 传统文化中有关问题的思考所写下的几点感悟。主要涉及到儒家学说中的“儒”、 “仁”、“信”、“中”、“和”、“道”这几个基本思想。 1 关于“儒”的思想 《说文解字》中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 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 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 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 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 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首办私学,除了传授弟子五经、六艺之外,同时也传授 弟子们丧葬礼仪。后世多有记载,孔子一生非常推崇周礼,也熟悉当时的丧葬礼 仪习惯,曾经亲自带领众弟子们为死者操办丧葬礼仪。后人甚至推测孔子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是以此为生,苦苦支撑着他对恢复周礼,教化众生的理想。久而久之, 后世就把孔子及其众多弟子、再传弟子所传播的学说称为“儒家”学说,孔子则 成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 “儒”字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弟 子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以看出,“儒”这个名称的起源早于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且“儒”的名称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而自孔子给“儒” 分成了“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后,后世将更多的“君子”的内涵赋予了“儒”, 而使“儒”具有了更多的褒义色彩。 我想说一下我对“儒”的理解。“儒”字拆开后是“人”和“需”,儒家学说 的中心是人,本质是关于人的学说,讲述的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学说,按现代 的说法就是“以人为本”。在管理学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共五个层次,由下向 上呈金字塔型分布。孔子特别注重人的需求,同时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尤 其是针对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孔子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也就是说通过使别人成功的方式达到使自己成功的目的,这使孔子在两千 多年以前,就明确提出了现代社会所共同遵循和推崇的双赢或多赢的处事准则。 孔子还进一步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 身上,并把这一准则归结为“恕”,也就是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在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真正的实现以人为 本的管理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将孔子“立人”、“达人”、 “勿施于人”的思想应用于管理的各环节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具体操作的、 较为实用的一个标准。 2 关于“仁”的思想 “仁”是儒家学说的中心范畴。《中庸》和《孟子》中都有:“仁者,人也。” 的表述。“仁”从字面上看从人、从二,它并不仅仅像“从”那样只表示两个人 之间的关系,而是泛指任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在弟子询问“仁”的含义时, 则直接表示“仁”的意思就是“爱人”。在孔子看来,“仁”即是“人”,即是“爱”。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对实现“仁”提出了五点标 准,即“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也就是对别人恭敬、宽容、守信、勤勉、恩惠。“仁”是儒家学 说的最高境界,孟子认为达到“仁”的境界时,就会“仁者无敌。”虽然是最高 境界,但孔子认为,只要我们每个人认认真真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也可 以逐渐达到“仁”的境界,所谓“求仁而得仁”、“欲仁而得仁”,“我欲仁,斯仁 至矣。”由于“仁”的准则能够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良好的朋友关系也 可以增进“仁”的境界,所以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仁”的本质是“爱人”、“立人”、“达人”。只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就能最后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家庭也好、企业也好、团队也好、国家也好、 国际关系也好,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相对容易的多了。就像孟子所说的:“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