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辞海》华夏条为:中国古称华夏。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上古时期,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 从字义上来讲,“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一、传世文献中的夏文化 1、“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国家的特征: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1、主要文化遗存: 玉村遗址、洛达庙遗址、二里头遗址 2、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宫殿遗址、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早期青铜时代等 3、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的意义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 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二重证据法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 * “华夏”引发的思考?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公天下”到“家天下” 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文献一: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文献二: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孟子?万章上》 文献三: 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也,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 文献四: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 ——《尚书·甘誓》 《左传》召公六年记载,春秋时代的叔向对子产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昏、墨、贼,杀。 ——《左传·夏书》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左传·襄公六年》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新史料的发现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文献中的夏朝 考古中的夏文化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公天下”到“家天下” 禹启相继: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 夏朝已进入国家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存 目前发现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是否夏都尚存争议 夏:尚在探索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