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编高职语文》教材课件(一)04生命的意义生命礼赞创新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 制作人 陈桂良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PowerPoint * Company Logo 《新编高职语文》教材课件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 古往今来,对人生问题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且“皆各有其见解”。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的父辈认为一个人能拥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就是有意义的人生;现在的人们认为一个人能拥有车子、房子、漂亮的妻子(新三件),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前一种人生观是务实型的,与之相比后一种则是享受型的。现代人对“享受型”的人生观可谓趋之若鹜,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不是享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罗家伦的《生命的意义》和朗费罗的《生命礼赞》,来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意义,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导入新课 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 (1)学习罗文逻辑清晰、说理明快、论述透彻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朗诗中那催人奋发的精神,恰如其分的修辞,余音绕梁的韵律。 (3)分析比较两篇作品在强调了人生意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一个积极的、正确的认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析比较两篇作品在写作上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辨能力。 3.教学方法与建议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建议课时:2课时。 0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礼赞 一、作者简介 罗家伦 (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5月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成为五四运动中引人注目的学生代表。1950年去台湾。主要著作有《科学与玄学》、《新人生观》等。 享利·沃兹沃斯·朗费罗 (1807-1882):是美国19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作音韵和谐优美,语言自然平易,感情真切,读来犹如童谣般亲切上口,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被称为“校园诗人”和“炉边诗人”。《生命礼赞》最早写于1838年,是朗费罗的第一部诗集《夜籁》中的一首名诗。 罗家伦的《生命的意义》是一篇逻辑清晰,说理明快的论说文,而朗费罗的《生命礼赞》则是一首短小精悍、结构严谨的抒情诗和励志诗。两篇作品虽然文学样式不同,情感抒发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同样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学习,意在提高同学们综合分析的思辨能力。 (一)课文简析 先分后合: 1.罗家伦的《生命的意义》 对人生问题的讨论,可谓古已有之,且“皆各有其见解”。正因如此,作者并未一开始便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行征引各种不 二、课文分析欣赏 同的意见,如佛教的“涅槃”说法,庄子的“朝菌”、“蟪蛄”说法,近代柏格森、杜里舒等哲学观点,梁启超的“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观点,印度人认为“宇宙曾经多少劫 ”的观点,等等。在斟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生命是无数的,生命是变动的,生命是容易过去的。” 然后,从三个层面论证了人生的意义。 (1)人生的意义在能认识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2)人格的统一性与一贯性。(生命不断地变,但必须求得当中不变的真理。) (3)要保持生力,从力行中以生命来换取伟大的事业。(与西洋人比较,中国人生命的短促和浪费,真可惊人! ) 结尾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人生在世,不应偷生和妄生,而应“把自己的生命,换成有永久价值的事业”。 图片赏析: 《生命的意义》一文的作者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