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艳蕾博士杭州书课程规划
讲座提纲: ◆“四书”的形成、思想内容 ◆小学阶段如何学(教)“四书” 1.四书是哪四部经典?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的形成: 1313年,元朝官方将“四书”定为科举考试用书。 明清两代沿用这一做法,更加推崇“四书”。 从此,“四书”的地位超过“五经”,成为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经典。 二、四书的内容 1、《论语》 什么是“仁”? 性善是《孟子》一书的核心: 什么是性善?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告子上》) 性善不是说人性本来是善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天性,都具备为善的能力。 性善就是不忍人之心: 做人——仁义 发扬向善的天性——政治——仁政 (回归本心) 修养——浩然正气 就《孟子》而言,孟子为孔子的“仁”找到了一个人性的依据——不忍人之心,从而构建了道德主体,确立了儒家重视内在道德的特点。 孔子立仁、义、礼之统,孟子则提出性善论以补成此一学说,故就中国之“重德”文化精神言,性善论乃此精神之最高依据。——劳思光《中国哲学史》 3、《大学》 大学的理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其实就说了两点: 第一,一个人能够实现社会价值(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于他的道德水平(修身) 。 第二,一个人要提高道德水平(修身),需要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四个步骤。 4、《中庸》 中庸的三个内容: ◆关于中庸的思想: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关于诚的思想 诚者,天之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中庸》的成就: 第一,以孔孟的道德观念为基础,吸收道家、《易传》的宇宙观,指出了道德的宇宙观依据。 第二,增加了儒家思想的哲学意味,开启了宋明理学、心学的大幕。 小学阶段如何学“四书”? 学习什么内容?(教学内容) 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 教师怎么教?(教学方法) 教师的准备(师资问题) 一、学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确定) 第一,要挑选四书中那些最有价值、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特色而又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而详的精彩文段。 第二,选出的文段要按照主题单元的架构加以编排。 第三,选出的文段要加以处理,配以辅助资料。 二、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 ◆学生要能熟练诵读乃至于背诵“语孟学庸”的一些精彩文段。 ◆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四书所表现的思想观念。 ◆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四书的价值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三、怎么教?(教学方法) 第一,熟读成诵。 第二,实例体证。 第三,文化感悟。 第四,生活体悟。 四、师资问题: 第一,自己学“四书”。 《论语》:刘宝楠《论语正义》 杨伯峻《论语译注》 《孟子》:焦循《孟子正义》 杨伯峻《孟子译注》; 《大学》《中庸》: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吕友仁《礼记译注》;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二,接受培训。 第二,准备足够的教学辅助资源。 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参 育灵童小学国学备课系统 育灵童小学国学课程培训 育灵童国学课堂 谢谢大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语言是意义的载体。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同一文化传统中前后相承。 儿童←————→经典 语言障碍 熟读成诵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论语》 创设感悟契机 创造文化氛围 《孟子》:人性向善 听 说 读 写 做 国学培训 眼界 思维 方法 * * “四书”与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 李艳蕾 育灵童教育研究院 2011年11月 “四书”的形成、思想内容 2.五经是哪五部经典? 《易》《诗》《书》《礼》《春秋》 古代典籍分类:经、史、子、集 四书、五经在经部之列 1190年(南宋前期),朱熹刊刻“四子书”。 总之,“四书”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地位,并非只是来自于官方的推崇和科举制度的推波助澜,更重要是它自身精深的思想内容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孔子与其弟子 仁是《论语》的核心,也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