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_苏泳娴.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_苏泳娴.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_苏泳娴

第68 卷第11期 地 理 学 报 Vol.68, No.11 2013 年11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Nov., 2013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 碳排放特征及机理 1, 3, 4 2 1 1 1 3 3 苏泳娴 , 陈修治 , 叶玉瑶 , 吴旗韬 , 张虹鸥 , 黄宁生 , 匡耀求 (1. 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州 510070;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 510650;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要:本研究基于DMSP/OLS 夜间灯光影像实现了1992-2010 年以市级为基础单元的我国碳排 放估算,弥补了统计数据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的缺点。从全国、4 个经济区和6 大城市群3 个 层面的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我国CO 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各地区、省市增速各不相同,空间 2 聚集程度越来越明显,基本形成了 “东部沿海城市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城市低低集聚”的 格局。人均碳排放强度基本呈现为 “东部东北部西部 中部”,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则呈现 为 “东北部和西部较高”、“东部和中部较低”。GDP 增长是决定CO 排放总量增长的主导因 2 素,而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原因。对于西部和东北 部等以能源和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减排策略应着重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 提高。对于东部和中部等以技术、劳动密集型和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减排策略应侧 重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关键词:碳排放;时空变化;机理;DMSP/OLS 夜间灯光影像;遥感 DOI: 10.11821/dlxb201311007 1 引言 碳循环过程是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基本动力源之一。随着陆表系统物质能量交换规 模的不断扩大和交换速率的不断加快,碳循环过程的非对称性发展 (排放多、吸收少) 对 [1] 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越来越明显的负面影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四次报告认为,人类活动产生的大规模能源消费所排放的CO 是导致全球气候变 2 [2] 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成为目 [3-4] 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2000 年以来中国CO 排放量年均增速达10% 2 [5] 左右,2008 年碳排放总量达83.25 亿t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