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1978-2008)
社会学研究
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
①
(1978-2008)
吴愈晓
提要: 已有关于中国教育分层的文献大多关注总体教育获得的阶层差
异,而忽略了因重点学校制度和学轨制 (tracking)所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
等。通过分析 CGSS2008 数据,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在初
中、高中和大学三个教育层次的升学路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家庭
社会经济地位变量 (户籍、父亲的职业地位和父母亲教育)影响子女的升学
路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越有可能进入重点学校,或更可能选
择学术教育轨道而非职业教育轨道。另外,前一阶段在重点学校就读对获得
下一阶段重点学校教育机会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的数据分析结果支持 “有效
维持不平等”(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理论。作者认为,重
点学校制度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不平等问题的负面影响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重点学校制度 学轨制 有效维持不平等 教育获得
一、引言
教育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它又是一种
较为 “稀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在社会分层研究中,教育同时是社
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变量。除此之外,教育还是社会不平等再生产的
重要作用机制。故此,教育不平等研究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分层与流
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呈现两个相互矛盾的发展态势。一方
面,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资料显示,截止 2010 年底,
① 本文的初稿曾在 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 (银川,2012年 7月 13-15日)“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及
其后果”分论坛上宣读。本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一五”规划 2009年度教育学青年课
题“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批准号:CFA090096)以及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
才计划”(2011)经费资助。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意见。文责自负。
1
社会学研究
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2.5%;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
达 3105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26.5%(中国教育部,2011)。而另一方
面,在教育急速扩张的同时,教育公平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
善,甚至呈现加剧的趋势 (杨东平,2006;李春玲,2010)。尤其是
最近几年来,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教育
机会不平等问题得到政府部门、媒体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综观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社会学领域关于中国教育分层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探讨体制转型 (即市场化改革)与教育
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多项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与改革前相比,1978
年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居民教育获得的阶层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Zhou et al., 1998;李春玲,2003;李煜,2006;吴晓刚,2009)。
其二是检验中国的教育扩张 (尤其是1999 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急剧扩
招)与教育机会的阶层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经验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
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如期导致教育不平等程度的显著下降,甚
至相反出现了上升的势头 (郝大海,2007;李春玲,2010;Guo and Wu,
2010;吴愈晓,2013)。
笔者认为,虽然已有的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教育机会的阶层不
平等及其变化趋势,但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中国的教育分
流体制——重点学校制度和学轨制 (tracking)——与教育机会不平
等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