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学法指导.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使学生的认识在实践中升华、提高 解决好参与的三个问题: (1)愿不愿意参与 (2)能不能参与 (3)会不会参与 三、如何做“学法指导”? (一)对“学法指导”的认识 (二)备课设计中凸显“学法指导”的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凸显“学法指导”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凸显“学法指导”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工作中的学法指导法指导 (1)组织学生研讨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步:提出要研讨的开放性问题。 第三步:围绕研讨问题提出贴切的探究要求。 第四步:暴露资源。 巡视中找到不同的方法,包括不对的。 第五步:组织研讨。 预设的研讨问题、生成的研讨问题。 第六步:提升认识。 组织研讨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探讨的顺序。 第二:会组织全体人员参与研讨。 第三:能围绕学生的生成组织进一步的研讨。 按学生自然暴露出的资源的顺序? 按易到难?难到易? 按对到错?按错到对? 综合起来,在研讨时教师应把握的三个问题: 什么时候研讨? 研讨什么? 怎么研讨? (2)组织学生操作实践(千克的认识) (3)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感受、想法 交流学习的方法 交流探究的结论 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组织学生评价(王延安—圆的认识) 组织学生活动的方式: ①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 ②能全体参与的,决不一对一地做。 ③操作的方式能使学生自然、舒服。 与学生交流、研讨时注意读懂学生,教师的语言特点: 燕山向阳小学 折线统计图 田学奇 (1)从学生没有想到的角度理解学生:学生的回答着上边就带着提升。“我听懂你的意思了,你是想从2005年开始的”。 (2)借助数学专业化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你真棒,不但看到了点,他还连起来看,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再说说。”学生提到了趋势。 (3)点开学习方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抓住关键词顺势突出重点:你说的幅度是指什么? (5)当学生表达含糊时,把学生的整体意思提炼出几点解读一下。 (三)课堂教学中凸显“学法指导”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工作中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与监控中的学法指导 预设性指导 (1)指导的内容与时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 点拨学习方法时 把握知识的重点时 突破学生的难点时 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时 (2)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通过其他渠道,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要学习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 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④哪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困难的表现是怎样的? ⑤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生成性指导 (1)对预设外事件,教师要有关注的意识 面对生成要真诚 (2)对预设外事件,教师要有处理的策略 面对生成要机智 遇到教学中的问题应怎么办? 第一个学生就回答得非常完美,正中你的下怀,就势往下接下一个问题会非常漂亮。 【百分数的意义】 写成这样的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生:便于比较 师:为什么? 生:统一了单位 师:是吗? 生:统一了分母,直接比较 怎样读懂学生?他是什么意思?统一了什么单位?(分数单位) 案例:《圆的周长》 公开课上,学生讨论了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径不同的圆硬纸片。“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请分组测量圆片,填好实验报告单。”这时,居然有很多学生小声说:“我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我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学生的小声议论,使教师精心预设的各个精妙的教学环节落空了。上课的这位教师有些不自然了:是吗,有些同学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然后汇报交流。 “请知道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同学举一下手。”全班竟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从书上看来的。” “那么大家知道书上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 “不知道”。 这时教师及时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习,非常好!可是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如何得出的,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接下来,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